口誑舌,陷害無辜,那有什麼唐僧點著火,八戒叫殺人,沙僧劫出金銀去,猴子打死你父親?
只因你胡口妄言,卻叫好人受難。
唐朝師徒路遇強盜,奪將財物,是何等好意,你卻肆意誣陷,叫兒子告官,如今唐僧師徒被監禁,獄神、土地、城隍等神全都坐立不寧。
鬼使押我來家,就是告訴你們,趁早撤回訴狀,放唐僧師徒離去,不然,教我在家攪鬧一月,一月之後,合門老幼並雞狗之類,一個也不存留!”
其次,悟空又來到刺史家裡,變作刺史叔伯的鬼魂,說道:“坤三賢侄,你怎的這般無知,精把大唐聖僧當作賊人?
獄神、土地、城隍報與閻君,閻君差我來告訴你:快快放了聖僧,不然,帶你去地府打官司。”
最後,悟空又飛到地靈縣言衙堂,從空裡伸下一隻腳,一腳踩塌了半個衙門,叫道:
“眾官聽著,吾乃玉帝差來的浪蕩遊神。玉帝知你們府監裡冤枉了取經的佛子,教吾來告訴你們:趁早釋放聖僧,否則我便再來一腳,先踩死閤府縣官,後踩死四境居民,把地靈縣城都踏為平地!”
(未完待續。)
第 367章:靈山腳下的道觀
悟空的三管齊下確實很管用,在寇員外的家裡一陣折騰,寇員外家裡的人都認定:是穿針兒說謊了。
對本地刺史連唬帶騙,本地主官也服軟了。
一腳踩踏了半個縣衙,所有的辦案人員,都服軟了,就算唐僧師徒不無辜,也要當成無辜者對待,誰叫人家有神仙撐腰呢!
次日升堂,刺史剛要宣佈唐僧師徒無罪,悟空又說話了!
說什麼呢?
悟空未免日後被人詬病,說他依仗神力干涉人間司法公正,悟空對在場的人道:“究竟寇員外是誰所殺,寇員外最是清楚,待我將去一趟地府,召回寇員外的鬼魂,一問便知。”
悟空直奔地府,在地藏王菩薩處找到了寇員外。
來到地府後,寇員外被嚇的不輕,一直處於驚慌之中,此時看到悟空,寇員外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急忙喊道:“聖僧,聖僧,救我一救!”
悟空告訴寇員外:因他行善齋僧,地藏王菩薩打算讓他做‘掌善緣簿子的案長’,寇員外若想還陽,可以給他增加十二年的陽壽。
寇員外畢竟是個凡人,根本不知道‘掌善緣簿子的案長’是一個難得的肥差,他一刻也不想呆在地府,自然選擇了還陽。
於是乎,悟空帶著寇員外的魂魄返回人間,寇員外死而復生。
寇員外以為多了十二年的陽壽是一件好事,但,真是這樣嗎?
非也,
只因此時處於西遊期間,寇員外齋養一萬的僧人的舉動,恰逢其會的齋到了唐僧師徒的頭上,所以,才得了一個‘掌善緣簿子’的肥差,這樣的機會,一旦錯過,再也難求。
得了這十二年的陽壽,等於抹平了寇員外齋養萬僧的功德,等十二年後再入地府,寇員外就會知道,今日的選擇,是多麼的糊塗。
一邊是十二年的老頭子生活,一邊是幹部編制的地府肥差,將來寇員外若明白的時候,指定要後悔!
不過,這是他自己的選擇,與悟空無關,更與周鼎無關,咱們還是言歸正傳!
唐僧師徒既然無辜,那麼,穿針兒告唐僧師徒行兇殺人,就成了誣告,在這個時代,誣告是要反坐的。
於是乎,寇家上上下下都給穿針兒求情。
刺史對唐僧師徒放出一道詢問的目光,意思是:大唐高僧想怎樣處置這婦人?
唐僧雖吃了一些苦頭,但他向來以慈悲面孔示人,如論如何也說不出問罪的話。
於是乎,唐僧向悟空遞了一個眼神,意思是:這件事交給你了!
唐僧心想:這惡人還是由悟空來做吧,以悟空的性子,肯定不會輕饒了穿針兒,屆時,我再開口為穿針兒減免些刑罰,以顯我佛慈悲心腸。
唐僧卻沒有想到,一向眥睚必報的悟空,竟然會‘原諒了’穿針兒。
前文說過,穿針兒看到的景象,都是悟空施的障眼法,所以,她並沒有誣告。
既然沒有誣告,悟空又怎會追究她的責任呢?
官府見西遊隊伍不打算追究穿針兒的責任,紛紛讚道:“如此慈悲心腸,真乃有道高僧!”
寇府畢竟是遠近馳名的良善鄉紳,官府也是要給幾分面子的,裝模作樣的讓寇員外自行管教家中婦人,輕輕的揭過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