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的遊戲。我們首先將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的棋盤圖案放大鑲嵌在塑膠小操場上,並準備了棋子圖案掛飾,將幼兒分成2個小組,分別扮演棋子娃娃立於塑膠棋盤中。根據棋賽規則,按照象棋的走法,2組幼兒左右對壘作戰,讓幼兒在蹦跳中完成比賽。
小朋友們興趣濃厚,不僅在體育遊戲中體格得到鍛鍊,還增強了對棋類活動的敏感與興趣。枯燥的棋類訓練變得生動而簡單,幼兒的學習過程也輕鬆而自然。
認識萬物,培養好奇心、求知慾
馮德全
父母應當從寶寶幾個月抱起來看世界時開始;“對牛彈琴”地教她邊認物邊聽話:看見什麼講什麼;做著什麼說什麼。
這樣;一個立體的、多樣的、彩色的世界就慢慢進入其腦海;並有力促進腦細胞的發達和腦網路的形成;使腦內儲存的表象極其豐富;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慾以及廣泛興趣;就很快發展起來了。認識萬物的孩子詞彙特別豐富;五歲時的詞彙量可積累兩萬以上;是普通孩子詞彙量的十餘倍。
人的大腦能儲存多少事物?世上不論多少事物只要讓大腦感知;它都能獲得映象而儲存或加工。大文豪雨果說過:世上最廣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遼闊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加浩瀚的是人的心靈。我們要極大地豐富孩子的心靈;但其前提是自然而然;引起興趣;玩玩說說;毫無刻意和強加的痕跡。
(1)在生活中認識萬物。包括在家室內外讓孩子親切而清楚地指認身邊的事物,有時還要繪聲繪色地講。例如下大雨時指著室外說:“看;嘩啦啦;下大雨啦!”出去玩耍看到鮮花就說:“花;這是紅花;那是黃花;這是藍花;真漂亮!”看到大的字;也要指讀給孩子聽,因為兩歲左右的孩子是不分物和字的;這些物和字對他都是可愛的形象;他都能耳濡目染地識記。
即使孩子不會說話,也要不厭其煩地讓他指認事物。孩子會說話以後要經常邊玩邊指著各種事物問寶寶“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如果孩子不懂回答,就告訴他這些事物的名稱,然後叫他說出來。
(2)在觸控中認識萬物。一歲多的寶寶會走、會跑以後,無意識地探求欲更旺,喜歡到處翻看觸控。此時大人要放開孩子的手腳,允許和鼓勵他動手去探索。能聞的讓他聞一聞;能嘗的讓他嘗一嘗;能動的讓他動一動;最好是大人將童心煥發出來,與孩子一起捉螞蟻、挖蚯蚓、撿石頭、玩沙玩水。
在家裡也要讓孩子觸控各種物品和用品,當然也要清除危險品、易碎物;保證孩子安全。
(3)在真實中認識萬物。儘量做到給孩子真實生活的感受,少用虛擬的事物去代替。如果能讓孩子看到一隻真實的猴子,就不用多看圖畫中的“猴子”。大人要安排時間帶孩子到公園、動物園、展覽會、博物館、寺廟、商場、運動場、名勝古蹟以及大自然的各種場景變化中去感受真實的客觀事物。孩子見多識廣,智力自然高超。
(4)在細微中認識萬物。例如孩子認識了樹,就可以對“樹”進一步細化,教他逐步認識柳樹、楊樹、松樹、梧桐樹、樟樹等品種,以及樹皮、樹葉、樹枝、樹根、樹梢、樹冠等樹的細部。
孩子認識了車子,就可以教他認識貨車、公交車、麵包車、小轎車、救護車、消防車、大吊車等等。孩子對事物的認識越細,就越深刻,自然也就懂得事物的分類和特性。
(5)在用途和特徵中認識萬物。對三四歲的孩子,就可以引導他從認識事物的名稱逐步轉為認識事物的特性。如提示性地問孩子“汽車可以拉貨以外,還可以拉什麼?”“水可以吃以外,還可以做什麼?”“什麼時候看見太陽?什麼時候看見月亮和星星?什麼時候在白天也看不到太陽?”“除了蜻蜓會飛以外,還有哪些小動物會飛?”“什麼東西是圓的?什麼東西是方的?”等等。這些問題的答案不止一個,回答得越多越好。
(6)在想象中認識萬物。例如帶三四歲的孩子看月亮;先問他月亮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如果是彎月;就問他月亮往左手方向彎還是往右手方向彎,讓他想一想“彎彎的月亮像什麼”,然後和孩子比賽;一人說一個樣子;看誰說得多:像梳子;像眉毛;像鐮刀;像彎弓;像小橋;像船形帽;像摺疊的樹葉;像閉著的眼睛;像咬掉一大口的月餅等等。
此外,對雲彩的變幻,牆上的水跡,都能引導孩子產生出許多想象來;這樣孩子認識世界就會趣味無窮,更加努力。
怎樣約束孩子亂打亂敲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