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也不能全怪皇上,也怪大家不爭氣,為了內閣那幾個位子,為了那個首輔,大傢俬底下打的人腦袋出現狗腦袋,最後打的是筋疲力盡,最後大家只能本著我上不去,你也別上去的原則,讓個不相干的上去。
現在的首輔是李標,這已經是第七任了,但也是過度罷了。根本就沒首輔之才,就這時候袁崇煥下獄,建奴施虐,竟然無一計一策出來,整天上朝就是三個字:“臣附議。”
這時候崇禎是強勢的,因為沒有一個能和他抗衡的內閣。
“呂漢強勞苦功高,每在國朝危難時候總是挺身而出,並總是能解危局。”然後崇禎就微微的斜了一眼底下蠢蠢欲動的諸臣:“比如裁撤驛站事,若不是呂漢強勇擔大任,說不得現在十幾萬驛卒百萬家屬已經鋌而走險,天下形勢早就糜爛。”
這就是打臉,赤果果的打臉,這時候即便有人想上前爭辯詆譭也只能羞愧的低下頭。
“還有賑濟的事情,大家樂捐,做了楷模,當然這也是呂漢強的妙計。”
剛剛打完左面,右面又來一下,原先賑災募捐,大家來了一個華麗的義演,當時要是那樣鬧下去,大家都得不到好處,結果還是呂漢強給出了一個賣官鬻爵的餿主意,但大家你好我好,最終都保全了面子,得到了好處。
“以後的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也不用朕再一一評說,按照呂漢強的功勞,朝廷不吝惜賞賜。”然後看看底下又要出來打擂臺的雙方,崇禎馬上壓住:“當然,現在形勢危機,不是論功行賞的時候,呂漢強的功勞等他回京之後,建奴退去,再一併敘論。”
於是低下的東林就長出了一口氣,低下的孤臣就憤憤不平。
“但有功不賞終究不是辦法,因此,論功升遷是以後的事情,但先給褒揚是必須的,要不寒了忠臣的心不是。”
站在武臣第一的老國公心中不由一跳。
“朕發中旨,以顯皇家不忘呂愛卿忠心。”
這時候曹化淳上前一步,展開懷裡抱著的中旨,大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此間省略無數)現賜呂家忠義傳家匾額一面,呂漢強之母一品太君,賞賜金十錠,銀百錠,隨時進宮,見朕不跪,賞賜呂漢卿同進士出身,大內待召,賞賜文房四寶一套,收呂啊嬌(小丫)張皇后膝下,封清河縣主,賞賜玩物若干。”
大殿驚訝,這都是賞賜給呂漢強的家人的,且不說別的,便是一塊忠義傳家的匾額,便足以讓呂漢強在有明一朝得享最高殊榮。
尤其這些賞賜即便是強勢的內閣也不能說什麼,因為人家這都是皇家內部的賞賜,跟國朝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但下面的封賞就有點詭異了:“皇后賜婚呂漢強,張子涵張如雨,平妻。升張子涵為太平郡主,封張如雨長河縣主。”
聽到皇后賜婚,老國公滿面紅光,不但自己的女兒修成正果,而且升格為郡主,這在所有現存的異姓王公里,是絕無僅有的,平妻足矣。
但接下來的賞賜就讓老國公臉色煞白了:“賜英國公世子張之及世子玉印。”
小胖子的英國公世子的名份早在天啟年就已經定了,這次從提再賜玉印,這已經超過了世子銅印的規矩。
“酌升英國公一等公,位同三公。”三公,即明朝的太師、太傅、太保三職的合稱,正一品。負責協助皇帝處理重要國事政務,職位至重。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授李善長為太師、徐達為太傅、常遇春為太保。建文年間,三公職位被撤。直到永樂二十年八月,明成祖朱棣再恢復三公職位,但無實授。宣德三年,明宣宗授英國公張輔為太師,沐晟為太傅,陳懋為太保,當時三公官職,幾乎為專授。自宣德、正統年間以後,三公成為虛銜,為勳戚文武大臣加官、贈官。
就在老國公驚訝之時。曹化淳艱難的加了一句:“授九錫,上殿不拜。”
只這一句,所有的大臣看向英國公的時候,都似乎在看一個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