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2 / 4)

突然想起打嶧縣還繳獲了兩輛汽車,一輛何以祥稱之為臥車,這臥車什麼模樣,我不好說了,反正車也是輛破車,一路開,一路修,政治部主任劉春,見此景,頓生情,立即口占一詩:“一跑二三里,耗油四五升。拋錨六七次,*十人推。”劉春是第一回去見陳毅,想來十分興奮。建國後,劉春被授予少將軍銜,但以後從軍界“淡出“,當過駐外大使,亞洲司司長,*後任外交學院院長,劉春是個聰明人,非常有才幹,看來陳毅對他的第一印象頗佳。“三部曲”自然是請陳毅上車,摩托化開進,回來的路上,這破車倒也爭氣,沒有拋錨,一口氣就到了嶧縣。聯想昨晚上,陳毅連同宋時輪、傅秋濤擠在一個房間裡打地鋪,八師領導非常不安,一定要“補嘗”一下,“補嘗”也就是打點“牙祭”罷了。從何以祥*裡判斷,這“接風晚宴”應是在八師師部吧,何副師長讓炊事員做了一盆川菜——辣子肉丁,戰爭年代,只能如此了。吃完飯,八師首長還想請陳毅給部隊作一個傳達“七大“精神報告,但陳毅口口聲聲說,再不走要誤大事了,執意去臨沂。事後得知,此大事是陳毅要和羅榮桓交接,關於部隊整編、八師的去留也是這時敲定的。

說了三部曲,有沒有四部曲呢,作戰科魏學誠參謀的記述中還談到了一件送馬的事。也許是王師長得知汽車是輛老爺車,那實在是拿不出手,但想到陳毅初來乍到,無論如何也有匹坐騎,乃下令師部和各團首長的馬兒統統前來報到,最後,王麓水將自己的黃馬送給了陳毅。當時的馬就相當今天汽車交通工具,配“車”是要有級別的,這時能用上馬的,在八師規定時團級幹部,直到解放戰爭後期,還要正營職。王師長再換一匹馬是沒有問題的,但找一匹得心應手的馬也確非易事,好馬在軍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陳毅也不負王師長的一片心意,自然也是“笑納”了。第二天,王師長差人將馬和馬鞍送到臨沂的。陳毅初來乍到山東,特別希望有好幫手,尤其是需要有戰力的勁旅站在身後,這樣他“出牌”才有底氣。

戰爭的陰影像魯南的深秋步步逼近,讓人感受到襲來的陣陣寒意。新四軍二師、七師在加快步伐,不日即可進入津浦路沿線。據第三野戰軍戰史記載:“10月15日,以新四軍軍部和山東軍區機關的部分人員,組成了津浦前線野戰指揮部,由陳毅兼任司令員,黎玉兼任政治委員,宋時輪任參謀長,唐亮兼政治部主任,謝有法任政治部副主任。”這支部隊也稱津浦前線野戰軍,這就是華東野戰軍的前身,津浦前線野戰軍,以後改稱山東野戰軍,山東野戰軍人馬不多,有哪些部隊很好記,一縱二縱,七師八師,歸齊了也就7萬人。八師是最先投入作戰的部隊,如果從這個角度說,八師也可說是華野“第一師”。

津浦前線野戰指揮部的組建,意味著陳毅的“中軍帳”正式升堂了,令箭既發,三軍領命。但要人說這“中軍帳”是“虎帳”而不是“鼠帳”,陳毅眼下只能寄望於這支魯南雄兵。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一章 干戈再起

這一戰不是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這一戰也不是在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這一戰很難確切的說某時某刻打響,這一戰卻可以說在幾點幾分結束;可以說,這一戰是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華東戰場的前奏,也可以說,這一戰是八年抗戰落幕後的餘響……

此戰如果按戰史中說法,稱其為津浦路徐(州)濟(南)段戰役,如果從作戰性質上看,也有稱其為津浦線阻擊戰的。這一戰比起解放戰爭中的大野戰是“小巫”,但比起抗日戰爭的游擊戰又是“大巫”。津浦路戰役歷時三個月,遠遠超過也是在這塊土地上開打的淮海大戰。但從規模上、從對抗的強度上看,這樣的仗,以後多了去了。但此役的重要性也是勿庸置疑。這一仗直接導因還是因為東北,進軍東北,關乎整個戰爭的走向,“先機”被誰所佔,是有決定性意義的。我入關大軍,從山海關戰起,一退再退,退到北滿,*還是能“三下江南”,扭轉戰局。這就是“先機”的重要,換句話說,你想退,也得有個可退之地。

從戰略部局上說,毛澤東是高手,但蔣介石也不是“初段”,東北重要,他能不知道嗎? 和談是排兵佈陣的最好時機,是時,國民黨在雲、貴、湘、黔軍隊水路、陸路同時展開。入魯後步步推進,至10月中旬,第十二軍、第九十六軍佔領了濟南;九十七軍已抵臨城附近;而吳化文部被國民黨收編後,尤為積極,其主力第一軍分別佔領滕縣、兗州、棗莊等地。國民黨的企圖非常明顯,打通津浦路,一箭雙鵰,既大大加速了向華北、東北的調兵,又可將山東解放區與華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