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解放區割裂。
有一個的小品,臺詞挺逗,“做夢得大獎了,誰信啊!”勝利了,和平了,不打仗了,誰信啊!毛澤東不信,蔣介石也不信。
前面說了,魯南抗日根據地周圍有幾個日偽據點,這次戰役首戰鄒縣,鄒縣是孟子故里,孟子號稱亞聖人,為何要驚動孟夫子呢。這是因為國民黨第十九集團軍陳大慶部正在滕縣集結,而吳化文一個團更是腿快,已經進了鄒縣城,鄒縣是津浦路上的一個重要關口,這火車一叫,陳大慶幾萬人立馬就進濟南府,津浦路徐濟段戰役第一仗就是在這樣背景下打響的。
第三野戰軍戰史中是這樣記載的:“18日,戰役發起。第八師首先向鄒縣之敵進攻擊,經兩日激戰,於19日攻克鄒縣。”八師在一個月前打過一個縣城,那就是嶧縣。這次打鄒縣也是個縣城,如果單是說“城”,鄒縣還不如嶧縣大,但這一戰從性質上看,是完全不同的。打嶧縣打的是偽軍,這時“大鬼子”都自身難保了,還顧得上“二鬼子”。打鄒縣;據親歷者說,敵軍建制雜亂,有日軍、有偽軍、有國軍,還有兩股土匪,日軍也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我們常在銀幕上看到“皇軍”,還有部分是鐵道警備隊,或許可說是日本軍隊裡地方部隊。日本兵也挺會整的,“正規部隊”和“地方部隊”的軍裝都不同,這我也是頭回聽說。這一仗主要對手是吳化文部和不到200人的日本兵,按何以祥說法,除了這兩部分,其餘敵人的武器裝備太差,連“土八路“都瞧不上眼,可見是純烏合之眾了。濟南戰役吳化文起義後,對部下說,“我們現在是從良了”。抗戰勝利後,吳化文從偽軍變為國軍,不知道他怎麼說的,但不管怎麼說,他現在是中央政府的軍隊,共產黨想拿我,是要掂量掂量的。嶧縣這一仗,從縣長到團長,全被逮住,這一仗,吳化文手下的這個團長被擊斃,用中性的詞來說,就是陣亡,可見作戰的激烈程度是有所提升的。
攻打鄒縣的戰鬥,一說是清晨打響,一說是晚上打響的,從八師作戰特點上看,也不僅八師,可以說當時人民解放軍作戰都喜歡夜晚,向來都說夜戰是我軍的法寶。主攻還是二十二團,其實也談不上主攻助攻了,基本上由二十二團包了。至於為什麼不說是“全部“,是因為師特務營還加強給二十二團兩個連;另外二十四團也有一個營用來包圍東站的日本警備隊。說是包圍,其實就是監視,一個營要吃掉警備隊還是有難度的,要等二十二團打完城裡的,再騰出手來。八師還是將大部分兵力用作破路或者阻擊援敵上,拿下鄒縣,八師首長把它當作十拿九穩的事。
二十二團的突破口放在東門,打得還是很順手,幾聲爆炸聲,城門就開啟了口子,據何以祥的回憶,只用20幾分鐘二十二團就突了進去。巷戰一直戰至第二天下午,吳化文終是偽軍“出身”,好死不如賴活,最後西關的一個營舉白旗了事。三下五除二,秋風掃落葉,但還是這句話,對付日本人還是要費點力。在東門口有一座大樓,有一個鬼子中隊駐守,叫米倉中隊(何以祥的回錄)。米倉中隊這時只有50來人,叫米倉小隊還差不多,想來大半官兵已為大東亞聖戰而“捐軀”了。我想是不是日本軍隊的紀律性也太強了,這時已經是快11月了,日本投降有兩個來月了,你投降了八路軍,還怕回不了日本?但鬼子確實頑固,最後解決是19日的下午,大樓裡的鬼子不斷向處射擊,二十二團王團長親自前來指揮,王吉文很有心計,俗話說兵不厭詐。他一面讓人喊話,一面讓兩個戰士穿上便衣,沿西北角夾道偷偷摸到大樓下,拉火迅速跑回,這時鬼了叫啊,跳啊,都來不及了。這兩包炸藥威力肯定不小,一聲巨響,整個樓都塌了下來。作戰科魏參謀隨二梯隊進入倒塌的樓中,只見幾個灰頭土臉,有幾個頭破血流的日本兵正舉手投降。最後,捉了9個鬼子,還有40幾個都被壓死在大樓裡。我說這批日本兵死得很冤,肯定是那個米倉不想投降,讓一些還盼能回國的日本兵送了命。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二章 受降拾遺
王吉文見此大喜,連說:“好!現在是要解決警備隊了,叫俘虜帶一封信去。”但鬼子接到信後,並沒有立刻放下武器。於是,王吉文決定“催一催”,一發炮彈過後,警備隊訊號樓濃煙四起,鬼子警備隊在威力的壓力下,終於就範。這是一個版本。另一個版本說得就更有意思了,那是19日晚上,警備隊已被圍了三天了,作戰科參謀魏學誠想去看個究竟,走到站臺南側的一間貨房時,發現有人沿鐵路過來,一面走,一面喊,魏學誠聽來就是咿哩哇喇,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這時,有一個年輕的戰士和來人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