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部分(3 / 4)

小說:華夏海權 作者:淘氣

。德國空軍本身的戰略目標也發生了轉變。往好聽裡說就是更加務實,更加符合德國的國力和戰爭目的。而往壞裡說就是德國空軍放棄了依靠單一兵種迫使一個強國屈服的戰略,德國空軍在後來的戰爭中依然發動過規模龐大的空中攻勢,強悍的獅鷲依然是不少協約國官兵心中永遠的陰影。

甚至於在一些關鍵戰役中德國空軍的規模比伊朗戰爭中空中花園和季風行動兩次大規模戰役投入的飛機總數還要巨大,但是這種大規模攻擊的目的已經轉為了實現戰役目標為主,而不是像華夏和協約國的戰略轟炸機部隊那樣進行曠日持久的戰略轟炸以徹底摧毀帝國的戰爭和經濟基礎。

感謝書友zhouyu1976的打賞~~~~,以及書友老道6978、短笛大魔王007的月票支援~~~~~。(未完待續。)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高不成低不就

歷史上的第三帝國空軍是一支戰術空軍的話,其主要作用是保證己方空域安全和以完成戰役目標為主。這就是當初德國空軍的指導思想,同時也是德國國力所決定的。歷史上的德國空軍最終沒能成為和美英一樣的戰略空軍是歷史的必然,德國空軍的選擇從大方向上來說也是正確,與其將寶貴而有限的資源投入到4發遠端戰略轟炸機上,倒不如建立一支以戰役目標為主的戰術空軍。

而這個位面上,德國和他的盟國可比歷史上的第三帝國強多了。羅馬尼亞、利比亞、外高加索和兩河流域的石油讓同盟國集團不再為燃油缺乏而擔憂。比歷史上德國更強悍的工業為德國空軍提供了更多更先進的飛機。再加上奧匈帝國和新佔領的義大利,說德國空軍的產能超出歷史2倍真不算過分!而且這個位面德國沒受到戰敗的影響。可以毫無限制的進行軍備研發和裝備,無論從自然資源、工業水平還是從技術角度來看,這個位面的德國空軍比歷史上都要強多了,甚至從硬體上來看,德國發展類似歷史上美英一般的戰略空軍似乎不成問題。

而事實上,德國人確實攢出了相當數量的戰略轟炸機,而且也確實發動了數次戰略攻擊,雖然結果有輸有贏。但是至少從事實上證明德國人有能力發動這樣的進攻。從表面上看,德國人可以繼續發展自己的戰略空軍,然後像歷史上英美那樣用持續不斷的戰略轟炸壓垮對手。

但是,表面上的現象不代表真像。而德國空軍司令里希特霍芬元帥就是真正看清楚真像的幾個人之一。在這次季風行動之後,這位原來的戰略轟炸的擁護者,終於意識到了未來德國空軍發展方向絕對不能以戰略轟炸為主,這是一個坑,一個看似很美好的陷阱!如果這樣發展下去的話,那麼德國空軍遲早會在這個方向上流盡最後一滴血!這個戰略必須改變!

“戰略轟炸能否實現實現目標不在於自己能攢出多少戰略轟炸機、油料和機組人員,還在於對方的抵抗能力到底如何,戰略轟炸的目標是透過持續不斷的轟炸來摧毀對方的戰爭基礎,而要實現這個目標的前提就是要把對方空軍徹底擊垮!這就涉及到一個雙方實力對比的問題。德國空軍固然強大,但是華夏、美國和英國空軍同樣強大,我們的硬實力最多超過英國,很難超過華夏和美國!即使算上殖民地,我們控制的地區有沒有華夏面積大,也沒有美國那麼富饒!工業方面也沒有優勢。在打垮對方空軍之前,戰略轟炸的代價是非常高的,一架4發轟炸機的造價和人員訓練成本足夠支援4架以上的戰鬥機!而在空戰交換中,一架戰略轟炸機絕對打不過4架戰鬥機,而一架經過改裝的重型戰鬥機完全可以擊毀一架戰略轟炸機。再加上過長的航程導致的意外損失,作為攻擊方的成本會非常高!當然如果我們能摧毀對方空軍的話,那麼這個成本會直線下降。”在一次內部高層會議上,里希特霍芬首先提出了空軍戰略轉型的問題。

這段話看似很難理解,但是說白了就是,戰略轟炸的攻擊方在對方空軍存在的情況下付出的代價要比防禦方打,人家5萬美元的戰鬥機就可以打下來你價值17萬美元以上的轟炸機!對方擁有主場優勢,人家有雷達、有完備的基地體系、有高炮陣地,而且飛行員掉地上要是沒摔著的話拍拍屁股就可以回去繼續開飛機。雖然雷達這些東西也要花錢,但是和分分鐘燒掉十幾萬美元的戰略轟炸機比還真算便宜的!如果將戰略轟炸比喻成做生意,雙方一起爭奪一塊市場。你開始使用的是賠本賺吆喝的戰略來消耗對手,這個階段你肯定是賠的。只有當你的本錢足夠多,把對方打垮後,你才可以佔據整個市場然後贏家通吃,把前面的損失再賺回來,如果你的實力不夠的話,那麼被拖死的肯定是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