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目標。作為一名參加過1戰的宿將,施拉格很清楚奧匈帝國陸軍的戰鬥力。在歐洲列強中除了打打義大利之外,連俄國人都打不過。所以在制定計劃的時候他避開了諸如威尼斯、波爾扎諾這些防禦堅固的城市。一方面是攻堅消耗巨大,損失慘重,而另外一方面是因為施拉格需要的是速度,自己直接指揮的山地部隊和從海上登陸的部隊長於機動卻不利於攻堅。攻城戰交給後面的大部隊就可以了,自己只負責分割合圍。目前來看,自己的計劃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了。。…。
但是正因為計劃太過順利,反而讓施拉格感到一絲不妥。除了一些關鍵要點之外,對方的抵抗並不激烈。雖然施拉格戰略了一些地方,但是並沒有殲滅對方太多的部隊。尤其是英國陸軍。除了在義大利東北部的之外,剩餘其它的英軍似乎蒸發一般。從登陸戰開打到現在,奧匈帝國在加里波第港已經有了4個師加一個旅。而北部自己帶的3個山地師和一個步兵旅也進入了義大利,後面還會有更多的部隊湧入。部隊已經展開了,怎麼對方還不採取行動呢?對方在等什麼呢?施拉格有些想不清楚。隨著時間的推移,等到越來越多的奧匈軍隊進入了義大利。那麼對於英國人來說時間是他們的敵人,他們應該儘早發動反擊啊。…。
雖然有些疑惑。但是施拉格並不十分擔心,因為根據航空偵查和情報顯示,北部並沒有發現大量的英軍存在。南部倒是發現了一些跡象,但是奧匈帝國也從德國盟友那裡要來了一支獨立重灌甲營,這支部隊原本用來彌補奧匈帝國攻堅不足的問題,即使碰上英國人,施拉格也不認為英國人那些步兵坦克可以擋住德國的新銳重型坦克。。…。
“根據威尼斯方面的情報,奧匈艦隊今天炮擊的力度似乎差了一些。”一名軍官走到蒙哥馬利面前,將檔案送到他手中。“還有攻擊維琴察的空軍,力度也降低了不少,原以為奧地利人這幾年應該有些長進的,結果看了不過如此。”
“再過幾天,他們海空軍就應該接近極限了吧?前不久剛剛和義大利海軍打了一仗。。蒙受了一定的損失,還要負責整個兩個登陸場的火力支援,還真難為奧匈帝國了。以三流的海軍規模支援了這麼久,這些戰艦是時候回去了。”蒙哥馬利摸摸下巴,有了一絲如釋重負的感覺。自從登陸戰打響以來整整一週多的時間,英國人並沒有採取大的行動,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忌憚對方的海空軍。不過到現在,似乎問題已經解決了,奧匈艦隊和空軍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這次海軍戰艦回去可不是加點炮彈稍微保養一下就可以出來了,按照前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推算,奧匈艦隊的主炮和副炮的火炮壽命應該已經接近極限了,一般而言,主炮的壽命在180發全裝藥左右。而副炮的壽命(6寸級別火炮。)在500發左右。雖然打高爆彈會比較節省,但是關鍵是。這些火炮也不是開戰前剛剛換的新火炮,所以這回回去,奧匈艦隊想要再出來怕是沒那麼容易。。…。
至於空軍方面嗎?英國人發現奧匈帝國的空軍表現比之前還不濟!開始還以為奧匈帝國在儲存實力,但是隨後,英國人發現奧匈帝國空軍是真的不行了。而造成戰場頹勢的原因有很多,如果要概括來說的話,基本上可以用內外交困來形容。外因是因為奧匈空軍經過長時間的空戰也消耗頗重,雖然開始的時候費迪南抱著摘桃子的心理參與這場戰爭,但是空軍方面還是十分盡力的。經過長達2個月的空中較量之後,奧匈帝國因為各種原因徹底損失的飛機總數已經有800多架!損失機組600多個。受傷的飛機也達到了400多架。而這段時間裡補充的飛機數量不過500架左右。這讓國力本身就比較有限的奧匈帝國大呼傷不起。飛機損失先放到一邊。600多個機組的損失可謂是真的傷筋動骨了!飛機花點時間就造出來了,飛行員怎麼辦!
如果僅僅是外因的話,還不至於讓奧匈空軍如此虛弱,真正釜底抽薪的是德國人對奧匈帝國的飛機發動機供應出現了問題!飛機發動機自從面世後就一直是工業技術的最高代表,試問歷史上2戰中能造好發動機的國家能有幾架?也不過英美德三家而已,蘇聯發動機是湊合,日本、義大利的發動機就比較悲催了,和前者根本沒法比。(法國是沒發力就被滅了,但是論技術的應該也超不過德國。)雖然這個位面奧匈帝國活了下來,但是工業本身只能用一般來形容的奧匈帝國在高效能發動機方面的短板卻是沒法彌補的,所以先進發動機只能進口德國。…。
。…。
正常情況下發動機供應卻是沒問題,但是奈何德國人也在打仗。發動機消耗了也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