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原住民在山間作戰如履平地,雖說臺灣氣候與東北差距甚大,但是在淮軍兄弟的安排下,已經連續2年派駐部分山地旅官兵在長白山一帶駐訓。多少適應了一下環境。這是臺灣兩個旅的具體編制兵員和武器清單,請中堂大人過目。”說完楊泗洪起身將清單呈上。
“彭總兵,(彭毅買了一個記名總兵的官銜)南洋華人和兩廣能整出多少新軍啊?”李鴻章掃了一眼楊泗洪的名冊。隨後問道。
“我南洋華人和李總督一共整出2旅外加3個獨立營的兵力,總計1萬8千餘人,其中華人旅一個,其它的是李總督的兩廣新軍。兩廣新軍和北洋野戰旅編制類似。我南洋華人旅則在編制上略大一些。裝備稍微強了一些,除了普通步兵營可以保證兩個班一挺機槍,突擊營是一個班一挺機槍。迫擊炮和擲彈筒的配置完全是按照徐先生的風暴突擊營的編制配屬。炮兵中有專門的機動炮兵排,裝備1磅速射炮,用於偷襲和壓制。還有一個120mm加農炮排用於遠端壓制。整體火力比北洋野戰旅要強,但是對後勤的要求會比較高。介於清國的交通情況,華人旅更適合堅守要塞。”彭毅說道。。…。
“嗯,既然大家都已經把家底亮了一下,那下面就說說這仗怎麼打吧。”李鴻章邊說邊盤算,自己手裡的各種新軍加在一起不下7萬,再加上舊軍,總算可以一戰了。
大家支援一下啊~~甲午戰爭快開始了!!
。
。,
。
第一百五十八章 陸軍戰略
“末將以為,雖然新舊軍一起北洋可以調集的一線機動兵力不下10萬,但是在野戰中,與日本交手依然不容樂觀。”一看大家都不說話了,葉志超這個直隸提督自然要開個頭。
“那你的意思是據城堅守了?在哪?平壤嗎?”。葉志超的一句話,讓本來意氣風發的老李十分不悅,日軍雖說可以調集20萬之眾,但是跨海而來,開始登陸的部隊不是很多,如果能憑一戰之威讓日本知難而退,那自然再好不過。
“日本人準備好之前不會開戰的。”彭毅說道。
“是嗎?那我北洋就看著日本人增兵?”馬玉昆十分不悅的說道。
“馬大人,在條約中,日本和大清都有駐軍朝鮮的權利,日本增兵,我們自然可以增兵,但是增到最後呢?北洋最多能調過去的部隊不會超過6萬,日本呢?15萬以上,怎麼打?”彭毅問道。
“不知道是不是老朽聽錯了,整整十萬之眾的機動兵力,為何能排到朝鮮的不足6萬?”李鴻章冷冷的說道。
“我想問一句。。北洋能否找到足夠多的征夫和牲畜為北洋大軍遠征提供後勤援助呢?日軍一個2萬人的師團能分到2萬多的征夫。我想知道北洋是否有足夠的金錢和能力去配屬10萬挑夫?而且現在是10萬人,是北洋3大軍團集結完成後才到10萬,這10萬人的損耗補給可都不是一個小數啊。”彭毅說道。。…。
“到時候朝廷自然會撥款。”李鴻章有些堪的說道。
“清國一年歲入才8000萬兩白銀,旗務拋去一半,就算4000萬兩白銀全給北洋,夠北洋水陸二師打上幾天?就拿1磅速射炮來說吧,一分鐘400發炮彈,一發炮彈6先令6便是,這要是射擊一分鐘的話,可就是90英鎊的彈藥錢,換算成白銀可是近600兩白銀。還有機槍,一分鐘500到600發的射速。這打的就是銀子。沒錢,怎麼出去?還有這運輸,一門120mm加農炮至少要6匹健馬才能拉動。就清國這道路狀況。沒有2萬匹馬,你如何支援的了這10萬大軍的後勤?“彭毅毫不客氣的說道,他與劉銘傳和北洋諸將不同,他與老李並沒有直接隸屬關係,華人和北洋也只是平等的合作,所以,他敢說,大不了不幹了,你李鴻章能怎樣?要知道北洋半數以上的稅收可都是華商提供的。
“這數萬大軍前出朝鮮確實困難,而其中軍戰鬥力低下不免要拖後腿,新軍戰鬥力雖強,但是極其依賴後勤保障,而且我北洋儲存的彈藥也不併不是十分充足。在外國與佔有絕對優勢的日本陸軍打恐怕結果很難預料。“聶士成字斟句酌的說道。。…。
“那諸位以為,我北洋難道只能守在鴨綠防線而置藩國安危與不顧?”李鴻章勃然大怒道。他實在沒想到,有了新軍,有了新裝備,自己部下的膽子反而小了!!“當年沒有擴軍之前,諸位還叫囂著和倭人決戰。現在有人有槍了為何反而膽小了呢?”李鴻章漲紅了臉指著眼前的諸位說道。
“所謂無知者無畏,當年大家不知道倭人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