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前前後後勸過幾次,可惜東主一意孤行。。。。。。看來說不定過上幾天,自己便要重新求職了。
方應物又將隨從王英招來問道:“你在街頭巷尾茶鋪酒肆打聽,百姓如何傳揚的?”
王英與有榮焉的答道:“老爺與永平伯當街打了一場,又查封了永平伯的店鋪貨物,鬧得眾口紛紛,百姓皆稱讚老爺不畏強暴、力抗權貴,有古強項令之風,京師多年來,難得有老爺這般敢為民做主之人!”
婁天化跌足嘆道:“民心有何用處?民心要有用,京城這些勳貴早就一個不剩了!”
這時候,外面門子來稟報:“永平伯府差了管事的人到衙中求見大老爺!說是叫大老爺解了店鋪封條,賠償歸還貨物!”(未完待續。。)
ps: 今天翹班。。。掐指一算,諸君大概又有不少月票了!以上說笑,主要是欠了別人單章推書,但這幾天沒機會爆更新開單章,實在拖不下去了。。。
第三百九十三章 激烈的升級
聽到永平伯安家的管事前來,婁天化眼珠子轉了轉,連忙對方應物道:“東主!此乃良機也!”
“什麼良機?”方應物好奇地問道。
婁天化答道:“自然是化干戈為玉帛的良機,不怕他來,只怕他不來!若那永平伯調派百十軍士,強行奪回店鋪,本縣誰又能攔住?
但他卻遣人來縣衙言談,這說明有些大事化小的意思,只要東主有誠意,握手言和也不難!”
方應物似笑非笑,“你知道你為什麼讀書讀不成麼?你心中從來就無讀書人之氣!”隨後方知縣對門子吩咐道:“請人上大堂相見!”
在二堂或者花廳見人,那就是會客,氣氛要寬鬆友好的多。但在大堂見人,那就有點不友好的味道了。
方應物帶著方應石和王英兩人,來到縣衙大堂上。卻見堂下有人等候多時了,五十來歲年紀,穿著團花絲綢緞袍,若非知道此人乃安家管事,還以為是哪家財主前來拜碼頭了。
方知縣高居在上,拿出審問人犯的架勢拍案喝道:“堂下何人?報上姓名來歷!”
那永平伯府管事確實如同婁天化所猜測的,抱著解決問題的心思前來宛平縣衙。
稍微老成點的人都能想到,雖然方知縣在朝堂上大鬧一場沒有佔到便宜,但卻把事情捅得滿朝文武人人皆知,如此後果便不可預料。特別是小伯爺本身就有強佔別人產業在先的劣跡,即便是跋扈強橫到極點的人,也沒有想把自己的醜事到處宣揚的。
但方知縣這個態度。。。。。。卻讓老管事十分不悅。不過想起來意,只能耐著性子答道:“在下安中。奉了我家小伯爺之命,來與縣尊和解。”
方應物懶洋洋的問:“怎麼和解?”安管事答道:“自然是請縣尊解封店鋪。並將貨物奉還。。。。。。當然,如果有所毀損,照市價補上銀兩就是。”
啪!方知縣再次拍下驚堂木,高聲呵斥道:“好個老刁才,公堂之上也膽敢胡言亂語!
你一介家奴也配與本縣妄談和解二字?何況你家主人不過是罪證俱全、等待伏法之人,你今天既然來了就替你家主人聽審罷!”
泥人也也有三分火性,安管事在伯爵府也是備受奉承的,名為家奴但實際上人前人後也是小有威風。於是聽到方知縣這話登時怒容滿面,指著公案後的方應物罵道:“狗官不要不知好歹!”
方應物便大喝道:“還敢咆哮公堂、辱罵本縣!左右何在。拉下去打三十大板!”
左右兩列一干皂班衙役糾結著猶豫片刻,現如今形勢微妙,他們心中不能不動搖。萬一知縣大老爺最後栽了跑路,他們這些衙役被秋後算賬又該找誰哭去?
這時候,長隨方應石得到方應物示意,大踏步上前,兩臂使出千斤力氣,一巴掌把安管事扇到地上。
他指著地上正要說什麼,忽然有人塞了一根水火棍到他手裡。方應石抬眼看去,原來是張貴張班頭送了傢伙。
方應石點點頭示意,第一次對張班頭善意的笑了笑,便與張班頭親自動手。一左一右的照著安管事打將起來。
這安管事年紀半百,平時又處尊養優,哪經得起拷打?別說三十大板。不過才二十來下,他便已經昏了過去。
方應物不為所動。冷冰冰的甩下籤子,下令道:“取水來潑醒了!然後在衙門口枷號示眾。以儆效尤!”
張貴接了籤子,指揮手底下幾個人抬著安管事領命而去。
方知縣退了堂,回到後面。卻又見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