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2 / 4)

何妨讓人端上飯菜來,我可是餓得前胸貼後背了!”

“好好好,我這兒剛剛吩咐人去備晚飯,不過是多一雙筷子。”凌華吩咐了一個小廝去催飯菜,便也拖鞋上了炕盤腿坐著。因問道,“怎樣,你這幾日下鄉可曾遇上什麼刁民?”

從旁邊一個小廝手中接過白瓷茶盞,張越喝了一口潤嗓子,這才嘆道:“世上哪有那麼多刁民。我今天遇上一個熱心的老漢,讓我在他家蹭吃蹭喝了一頓。這燒蘿蔔、大白菜、煎餅再加上一盤牛肉,卻是傾盡全力招待了。所以說。窮山惡水未必出刁民。雖說山東百姓精窮,但心性還是好得很,並非個個刁鑽。我今日在那一家把此次善政解說了一遍,那老漢說明日就要進城來看榜文。前幾日去的那些地方也是,百姓們都怕上頭說一套做一套。”

聽說張越還在民家吃了飯,凌華不禁吃了一驚,於是又細細問了一番。及至張越轉述了老楊頭的幾番話,他頓時動容。他原本不過是懾於張越背景。後來感激那進言的分功,如今他方才真正有些佩服。他乃是舉人出身。一路升遷到了青州作通判的時候。免不了還有些怨言,畢竟在如今的大明。山東算得上有名的窮地兒。他生在江南大戶,直到如今還有好些用具和稻米乃是特意從江南採買而來。要是換成他到民家只怕就要皺眉頭了。

待到飯菜送上來,乃是糟竹筍、水晶鴨、燉三樣、炒豆芽四樣。再加上一盤花糕,此外便是從江南地稻米飯。因見那小廝還送來了一壺燙好的酒,張越就擺了擺手示意撤下去,因又問道:“我這幾天早出晚歸也沒顧得上問,北京那兒如今可有訊息?”

“我看咱們的奏摺這回是石沉大海了,聽說朝中因著孟大人和孫大人兩份奏摺,還有壽光王那份奏摺,結果吵得天翻地覆,估計誰也沒空看那條陳。”話雖這麼說,凌華心裡卻明白,憑著張越的背景,那奏摺總會呈到御前,但一想這幾天樂安那邊的光景,卻是心有餘悸,“那位孫知縣乾脆連人都不見了,雷霆大怒的漢王幾乎砸了那樂安縣衙。都司衙門調去了好幾百人看住了壽光王府,否則只怕壽光王也討不了好,就是漢王也不能隨意再出樂安。你也知道,孟大人五天前就接到急召入京去了。總而言之就是一個字,亂!”

這個亂字乃是對於官場王府而言,對於民間卻沒多大影響,這正是張越期望中地局面。山東這天災多他無能為力,多卻好歹要設法消弭一二。倘若皇帝能借此削去漢王的其他護衛,那個光桿子藩王就翻不出什麼花樣來;倘若皇帝因為壽光王朱瞻圻地不忠不孝治一個什麼罪名或是乾脆完全幽禁高牆,那就更省事了。

總之,孟賢把此次查到的一萬多斤鹽直接解送到了都轉運鹽使司,他用了一點法子,那鹽已經到了方家手上。雖說接下來的鹽務一時半會還要看那個條陳的作用,但總聊勝於無。畢竟,這一回杜楨只是請命朝廷下了墾荒令,但有些事情還需要方家這樣的大戶傾力相助。他就不信若是有溫飽的日子,這百姓還會去造反。

吃過了飯,和凌華一通攀談下來,須臾就已經是月上樹梢時分,張越便起身告辭。他自己的公廨在府衙左邊,因此從知府後衙出來必得經過前門。此時縣衙當中已經有當值的差役正在巡夜,見著他全都躬身為禮,他便頷答禮。待到了大堂之外地儀門時,他忽然看到前頭一個門子匆匆趕了過來。

那門子恰是張越之前**來的長隨之一,平日最講禮數,此時一溜小跑衝上前之後,竟是連行禮都顧不上了,急急忙忙地說道:“大人,外頭孟家四小姐來了,說是有天大地急事要找您!小地聽她的聲音彷彿在啜泣,不知道是出了什麼事情!”

孟敏?張越此時來不及細想,連忙疾步朝府衙前門趕去。待到了西角門,他一個箭步跨過門檻,立時看到了一個站在馬車前頭來來回回踱著步子地人。雖說那人身上穿著連帽斗篷,看不見頭臉,但只看府衙前頭那盞燈籠照出來的背影,他仍是一眼認出那是孟敏。

“四妹妹!”

聽到這聲叫喚,那個穿著斗篷地人立刻轉過了身子,待看清了張越便踉踉蹌蹌衝了過來。竟是不管不顧地一把抓住了張越的雙臂。直到這時候,張越方才看清孟敏面色蠟黃蠟黃,一雙眼睛赫然是有紅又腫,那嘴唇更是能看到一條深深地血印子,彷彿硬是被咬出了血來。情知是出了大事,他連忙朝那門子打了個眼色。又將其扶進了門房。

門房裡只點著一盞昏暗的小油燈,剛剛兩個人進房時掀起了那棉簾子。帶進來的寒風便吹得那火苗兒四下裡晃動,將室內兩個人地影子也照得跳動不休。坐在長凳上的孟敏使勁攥著手中的絹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