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3 / 4)

小說:醫錦 作者:一半兒

”等藥膳的初期想法。

讓陳悠也大為讚歎驚奇,藥膳是根據生理密切相關的理論作為指導。針對病人的症候,根據“五味相調,性味相連”的原則調養病人。已達到治病康復的目的。

杜院史能在短期時間內對藥膳認知到這種程度,確實不是徒有虛名。

食不言寢不語,所以在用飯時,藥樓中反倒是安靜下來。

飯畢,杜院史單獨找到陳悠,希望她能就藥會稽核拿出的藥典給大家說些心得。

陳悠的藥典一出。簡直就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就算杜院史不專門來尋她,她也能預想到等到提問環節的時候她被連連詰問的場景。

為此,她也早做了心理準備。

陳悠應下了杜院史的要求。

休息的時間一過。藥會再次開始。

隨著杜院史一句話落下後,陳悠就被請到了藥樓的臺上。

即便是經驗豐富的陳悠,在面對二百多位各地名醫仍然有些緊張。

她小口啜了口身旁小几上放著的藥茶,開始將自己早準備好的內容與大家分享。

陳悠的許多知識畢竟都是超前的,加上她自己對醫藥也有獨到的見解,她這番心得分享下來,原本那些不相信她的人一時間也心服口服。

陳悠話音落下。朝著藥樓看了一圈,“大家若是還有什麼疑惑,就都一併問出來,若是我能解釋的便解釋,解釋不了的大家就一併討論。”

杜院史將藥典公開後,這些大夫無一不精研了。

當即就有一位中年瘦高的大夫站起身。“陳姑娘藥典中記錄的長安丹的方子我之前仔細瞧過和對比過。可在下嚴格控制劑量煉出的成品藥效卻不如陳姑娘藥典中說的好,明明藥方劑量都相同。效果差距如此之大,這是為何?難道是陳姑娘藥典中記錄的偏離實際了嗎?”

如此犀利的問題,讓整個藥樓安靜猶如靜夜。

陳悠卻是淡淡一笑,“藥效有出入算是正常,藥典中我所記錄的方子都是按照最大的藥效來寫的。”

“那陳姑娘的意思,你自己能煉製出這般藥效的長安丹?”

陳悠毫不猶豫的頷首,“四時有異,春煉最宜秋則忌,就拿長安丹來舉例,春日裡萬物復甦,生機盎然,長安丹本就是滋養生機的丹藥,自然春季煉製最是有益。藥方不是死的,每個病患的身體不一樣,比如一個老者,流明湯中便要少放熟地,多防己,這樣每種方劑才能達到最大藥效。醫書藥典都是死的,但是咱們大夫卻是活的。藥典醫書只是一個依照,一個基礎,當真要用的時候不應拘泥其中。這也是我在藥典後面提出的最簡單的隨方加減,隨症加減,隨病患加減的想法。”

陳悠這席話一結束,那提問的大夫深深朝陳悠揖禮,“陳姑娘所說叫在下茅塞頓開。”

就連杜院史在一旁也撫著鬍鬚點頭。一副深思的模樣。

“既然陳姑娘說到加減藥方,那在下就想問問,為什麼要組方加減,有何依據或是前證?”

又一個大夫提問到。

陳悠想了想,細心解釋:“這件事說來也簡單,至於事實依據,就可以用最簡單的感風來解釋,許多大夫都會給感風的病患配製祛溼丹的方子,但是會發現有些病患只需服用幾劑藥便已見效,而有的病患一個回還吃了來都無用。這時候就要改變方子,給方劑中加重藥量。”

頓了頓,陳悠繼續道:“就好比一個人喝酒,如果經常喝,且喝得多,那這人的酒量肯定不錯,自然就不容易喝醉,而是換做一個未喝過酒的人,或許以一杯西鳳酒下去,就已經昏醉。相同的方子在不同的病患身上作用的不同,這也就是組方加減的意義了。”

“對,就是這麼說道,所以才有了這句隨症,隨方,隨患。”

不知是誰恍然大悟說了一句,眾人紛紛點頭。

“隨方?隨病隨患我都能理解,陳姑娘,為何要隨方?”

隨著一個問題被提出,而後被解決,隨後又有另一個問題被提出來,一個問題衍生了另外許多的問題,本來是一場解答會,到最後已經演變了成了一場討論會,大家各抒己見,這一場藥會對於這些大夫當著可以說是酣暢淋漓。

直到外頭天色昏暗,掌起了燈,眾人這才回過神來,已經是晚上了。

今日藥會也在杜院史的宣佈下告一段落,每一個大夫都收穫不小,他們依依不捨的分別,等著回去都要好好回憶體味一番,而後記錄下今日藥會的心得。

藥樓中的大夫們相互告別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