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部分(2 / 4)

小說:大道修行者 作者:指環王

就到了一個平臺,地仙、神仙和天仙對道的領悟相差並不大,許多時候就是側重點不同而已。五仙者,鬼仙不足為憑,許多旁門證果,往往是鬼仙,壽盡之時,陰靈凝練,可現形於世,功德深者,往往領天地神職,以圖進身;人仙者,已能駐世長存,悟一種或多種法則,然終究未入大道,每隔三千年向上,受天劫考驗;地仙者,可飛昇地仙界,已入大道,各人雖有側重不同,已算真正仙位,不遇大劫,逍遙世間,然未能盡究本質,行創造之事;神仙者,功德圓滿,元神自在,飛昇三山,蓬萊三山,位東海深處,實為一界,不入神仙,就是到了面前,也不見其面,有唯心造物之能,神妙之處,運用之玄妙,地仙卻不能比擬;天仙者,飛昇天庭,自開洞天,此洞天並非邵延在修真界所開,而是唯心開境,與虛無之中,有自開一界之能。

邵延這才明白,不怪說悟道為輔,行為主,如何行,邵延雖明白一些,卻正是安期生現在所講。

第四百六十八節 三行今知當自行

行,說起來容易,但做就有時讓人摸不著頭腦。修道,又有人叫修行,行,實際上是依道來規範一切,使自己所作所為,均自然合道。安期生所講的行,說易實難,是在於明道基礎上,使自己知行合一,實際上行也始終貫穿於整個修行過程中,就是世間法,也不知不覺中有行,這是當時的行,不過是小範圍,更多是侷限於自己的身上。一入地仙后,自己在時空中也合於一個大範圍,不再是僅限一身,其行也大得多。

邵延所悟出的行,不過是在自身重構,形成自己體內道,與外界合一,這種行只能算小行。聽安期生一講,邵延漸漸明瞭行是怎麼回事,修道者到合道時,已追溯到這個宇宙初始的道狀,由有入無,在超脫之前,開始竊造化之能,地仙不能唯心造物,而神仙可以,其別在於行,如同一個人,知道房屋不過磚頭壘生,但專業人員可以造一屋,而給你一堆材料,不一定能造得出,就在於此,說到底,就是透過行來增加自己知見一類。

到了天仙,均能唯心開境,然其中差別,完全在知見差別,這已經不是苦修和領悟所能彌補,必須親身經歷,這就是許多天仙甚至分出願身歷世,這當然需要時間來積累。

行又有心行、身行和願行,心行者,在別人眼中,根本不會去做任何事,實際上是限於一種唯心狀態,世間萬物幻化在內心展開,有些類似做夢,邵延在前世地球上看過一些小說,其中有一種夢中證道,與此類似,邵延如願意,可以入於定中,以自己合道所明瞭無數事輪迴經歷為基礎,在意識深處重構虛幻世界,歷眾生所經種種。別人就很難如此做,除非如邵延一樣,合道之時,未斬去與此身不符的前世種種,邵延的合道選擇,讓他如以心行則是很容易,別人如走此路,則需重新以化身歷事,補完這段經歷。或者,安期生提到一法,就是尋找一種天生靈寶三生石,據說此寶在仙界初開時現過一次,之後就不知所蹤。

身行者就比較簡單,就是親身去經歷種種,許多天仙離開仙界,遊歷諸方世界,甚至忘了自己的一切,此法雖易,但如果迷失,不知何時能歸。不過,天仙大能們倒也想出一法,就是煉製證道之寶,安期生舉出一些例子,邵延陡然發現,自己山河社稷圖好像與此類似,以自己真靈合寶,開一方世界,遊歷中所有知見匯成此方世界,最終甚至能成一個真實世界,當此世界成熟,自然證得。

願行者,先立大願,可化出願身,完成大願,一願完成,當有進展,佛門中人喜歡用此法,甚至分身千百億,稱為化身,遍諸世界,然願有大小,小願易成但效果不佳,大願有些幾乎不同實現,如實現,其效亦是不可思議,也有人取巧,用類似證道之寶法來完成,如佛門的燃燈古佛,以二十四粒定海珠化為二十四諸天,讓有緣眾生入內。邵延心中一動,看來永珍靈仙圖也應是此類。

三種行均不易,這也對,不然太容易完成,修道也太容易。以行為主,果位不斷上升,並不是說,行願未圓滿者,就不能成就天仙,事實上是此種做法,實是超脫之道根本,如果你的行一旦圓滿,道果已是進入不可思議玄妙之中,超脫時空命運長河之上,早已超越所謂天仙金仙這類尚在這個宇宙大道之內,而進軍無上道境。

安期生講了整整十年,還有兩年,此次十二年就到了。安期生停了下來,望著下面聽講之輩,按以往慣例,最後兩種,他是回答各人疑問。

一位地仙站了起來,施了一禮:“老師,所謂行,是不是我們現在就按三法中一法而行?”

“善哉此問,行分大小,我所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