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2 / 4)

,這就如同是拔掉了紮在後背上的一根刺,即恢復了信心(赤壁一戰打破了曹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又可以再度把矛頭對準了南面的孫權和劉備。

這還是曹操的層面,而從大的角度,從三足鼎立的最終形成來看,馬超勢力的衰亡也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還記得當初周瑜勸說孫權的那番話嗎?拿下四川之後就和馬超合縱,共同對付曹操,可見,在周瑜的三足鼎立計劃中,馬超才是自己真正看重的一環,一是當時的情況下,馬超的實力更強一些,比劉備更像一方諸侯,一是從地勢依託上講,劉備很像是自己的小媳婦,是依賴自己存在的,而進軍四川之後只有和馬超聯合才是真正意義掎角之勢,當然了,第三點才是最重要的,雖然孫劉聯合依舊存在,不過由於都惦記著荊州和四川,難免會起摩擦,甚至要分裂,歸根結蒂,都是糾纏在一份財產上引起的,不過和馬超軍團,就不會有這種令人頭疼的事情,所以,從始至終,周瑜和他的死黨魯肅在這個問題上一直有著涇渭分明的區別,那就是魯肅選擇了劉備,而周瑜選擇了馬超,從東吳利益考慮,周瑜的選擇才是正確的,因為馬超的野心度和實力上升空間給江東政權造成的威脅都遠不及劉備。

只不過周瑜死得早,他一死,孫權立刻縮回了伸向大西南的手,現在,馬超勢力的消亡就像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牌,引起了一系列的反應,後來中國這片土地上一些重要的政治事件都或多或少受到了馬超的影響:

第二張牌就是曹操對張魯的用兵,雖然說曹操對這裡下手是遲早的事情,不過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張魯對中央政權的曖昧態度,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收留了馬超,而且還或多或少的派兵支援馬超,你說,曹操能不早點下手嗎?

如果說第二張牌馬超有點被牽連的感覺,那麼第三張牌就完全是馬超的退出造成的了,這就是孫權必須選擇劉備作為自己的政治盟友,即使是周瑜在世,也不得不這麼幹了,因為假想的盟友已經不存在了,張魯對待中央和曹操的態度都很不明朗,而且屬於右傾,劉璋這個傢伙純屬是一個土鱉,想的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益州不被他人入侵,只要保住自己的地盤,他可以和任何人合作——包括曹操。所以,除了劉備,周瑜還有別的選擇嗎?沒有了,所以,三足鼎立的最終形成只能是劉備——孫權——曹操,張魯和劉璋都是死狗扶不上牆的角色,八槓子壓不出一個屁來,頂多就是在自己的三分地上咋呼咋呼而已,而這一切,完全是因為馬超自己不爭氣,主動進攻反而被消滅的緣故。

第三張牌則是馬超的主動選擇,當他看到劉備拿下四川已然是大勢所趨,只有成都一座孤城,而張魯越來越明顯的沒有和曹操對抗的意思,所以,他毅然選擇了投誠,向劉備投誠,並且主動請纓向劉璋施壓,於是,大兵壓境的馬家軍成了壓垮劉璋這個駱駝的最後一顆稻草,不是說劉備拿不下成都,而是馬超的到來大大縮短了這個時間,因為劉璋最後一絲堅守的信心也被摧毀了。

馬超的現階段故事告一段落了,西北暫時的平靜下來,於是,曹操再度決定向孫權施壓,他不甘心就這麼失敗了,既然佔據荊州再順流而下的最佳方略佔不到什麼便宜,那麼我就霸王硬上弓,來硬的好了。

這一次,曹操選擇的地方是——濡須。 。。

23—07:曹操最後的水戰(1)

讓我們再把視角從大西北切換到江南水鄉吧。

故事還要從曹操的荊襄根據地喪失殆盡說起,那幾年是孫權很風光的時候,當然了,因為劉備的存在也感覺有點彆扭,不過沒有辦法,誰讓上帝玩壟斷,讓他的盟友沒有別的選擇呢?

不過這並不妨礙孫權要大興土木的忙活點自己想幹的事情,建安十四年,周瑜拿下的南郡,兩年以後,也就是建安十六年,孫權就把大本營搬到了秣陵,秣陵,沒有玩過三國和看過三國的人可能覺得有點陌生,但是說道孫權給他改的名字以及他現在的名字沒有人知道,那他就不是中國人了:孫權把它改名為建業,而昔日的建業就是後來的南京。

人們都說南京這個地方不太適合當國都,沒有幾個王朝可以在這裡長治久安,只不過孫權當老大當老大當的還不錯,吳國也是三國中存在時間最長的國家,不過那也是以後的事情,也許是巧合吧,孫權剛搬來沒有幾天,屁股還沒有做熱乎呢,曹操就打了過來。

沒有辦法,這個地方剛剛開發,孫權只好臨陣磨槍,建造船塢碼頭用來防守(不愧是防禦戰大師啊,打出去很少有成功的,除非像呂蒙那樣的偷襲,而防守從來都是搞得有聲有色),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