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小看船塢和碼頭,這在戰時就是堅固的防禦工事,也就是類似於鬼子的碉堡和炮樓的加強版,要不然,孫權弄他幹個什麼勁啊。
可以說曹操的軍備籌劃過於緩慢,也可以說孫權的間諜搞的軍事情報十分準確,總之,當曹操一切準備就緒,就要發動進攻的時候,孫權的這個船塢已經建完了——這就是後面就要名揚天下的濡須塢。
建安十八年,曹操的第二次水戰拉開了大幕,第二年春正月,曹操初戰告捷,摧毀了孫權的江北大營,活捉了守將公孫陽。
不過他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場的墊場小菜而已,陸戰本就不是體現東吳士兵戰鬥力的地方,水戰,那才是決定性的地方,否則的話,一切在赤壁就已經結束了,所以,孫權,正在前面等著他呢。為此,曹操可以說是精心準備了不少兄弟(要不然也不會這麼慢),他釋出公告說的是400000大軍,自然也是隻嫌中國人少的羅貫中所認同的數字了,其實肯定沒有那麼多,當年赤壁詐稱800000人,其實真正到來的也只是200000人而已,1:4的浮誇比例,這還不算有一半多是新歸順的炮灰荊州水軍,所以,這次說是400000,肯定也是沒有那麼多了,赤壁元氣大傷,有沒有閒著一直在西北用兵,而水軍又不是北人所擅長的,所以,再結合一下歷史上的浮誇記錄比例,這一次號稱400000來勢洶洶的曹軍應該是隻有——100000人。
曹操是100000人,那麼孫權會是多少呢?這一點倒是沒有浮誇,而是明確的真實數字:70000人。
看起來孫權的日子的確是比赤壁之戰的日子好多了,不過也可以這樣理解,那次是周瑜帶兵,這次我親自出馬,當年是要留一手,現在留給誰啊?我已經出現在第一線了。
70000對100000,雙方的差距並不是很懸殊,而且孫權處於守方,又要用自己擅長的水軍對決,曹操是個什麼結局也是可以預料了。
軍隊的數量和質量放在了這裡,再讓我們看看孫權要打仗所選用的真正的軍事統帥是誰吧。
周瑜,已經不在了,魯肅,還在陸口,何況,臨陣殺敵,那也不是他的強項,程普等人也是病死的病死,老邁的老邁,甘寧一干人,勇則勇已,獨當一面,指揮千軍萬馬卻還差點火候,所以,孫權只有親自出陣了。
不過,孫權並沒有事無鉅細,全都是自己親自處理,而是抓大放小,打仗這事,他知道自己並不是十分精通,所以,絕對的疑人不用,而且,他還有點像阿森納的溫格,很會提拔年輕人,周瑜自然是大哥留給他的遺產,但是魯肅可是完全被孫權給拔出來的,相比於張昭那些老子哥們,魯肅絕對是個新手(因此還招來了張昭等人的不滿),現在,魯肅不在,沒有關係,我還有人!
這個人就是呂蒙。
又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年輕將領,又是一個英年早逝的軍事天才,他還有後面才登場的陸遜都是孫權一手帶出來的,而且都有臨危授命、力排眾議的意思,正是這倆個年輕人,保證了後來十幾年的江東戰局不落下風。
回到呂蒙身上來吧,再講述他在濡須會戰中的貢獻時,先來捋捋之前的一些事蹟,看看這小子的騰飛昇官之道和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沒有。
23—08:曹操最後的水戰(2)
呂蒙出道的時間很早,但是一沒有背景,二是朝中沒有太多的人給他說話,所以,只好一步一步的從大頭兵、排長爬起來,這,也正是他難能可貴的地方,比周瑜和陸遜不容易的地方。
呂蒙,字子明,汝南人(又是一個並非本土派的傢伙,可見當年的江南並沒有出太多的人才,北方人撐起了一片天空),大約是在十五歲左右的時候南渡長江,一開始是跟自己的姐夫鄧當廝混。
鄧當的老大雖然是孫策,但是他本人是一個才華平庸的傢伙,跟在孫策的屁股後面打打山越,也就是一般人而已(要不然的話這麼老的資格怎麼會一直名不見經傳?),呂蒙跟著他,再加上很年輕,所以,短期內是看不到有什麼可以迅速走紅的跡象。
不過二流的人才才會等待機會,呂蒙很明顯不是,他又是一個很叛逆,很有野心的傢伙,於是,不久之後,他就做出了大膽的舉動,一個比今天那些搞婚前性濫交併且還沾沾自滿的頹廢傢伙們還要大膽的舉動——對不起,這麼比較實在是有些不恭,對呂蒙將軍不恭。
十五歲的呂蒙乾的是什麼呢?“竊隨當擊賊”,這可以看出當時鄧當是不允許呂蒙上陣的,所以才會有呂蒙偷摸跟著上陣打仗的行為,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