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望也不比他父親差(不管是權力慾和是*),吟詩作對也是半斤八兩(不過還是少點氣質),但是,論起最關鍵的軍事素質,那可是天上地下了。
曹操在天上,曹丕在地下,而且是在十八層地獄裡面待著的那一種。
第一次對東吳的大規模軍事戰爭爆發於吳蜀戰爭之後,也就是222年的年底,曹丕準備趁著孫權和劉備火併之後撈一筆,在他看來,這一仗即便是大勝可是也是傷了一些元氣吧?而且,孫權一直對自己陽奉陰違,該是收拾一下的時候了——當然了,後面一個理由只不過是一個藉口而已,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啊。於是,趁著陸遜主力軍在回師的途中(如果陸遜頭腦一熱接著攻打永安的話那麼這個時侯就回不來了),曹丕集中了三路大軍,不下100000的水陸軍隊南下,以求達到讓對方防不勝防,被打的不知道哪裡疼的效果。
第一路是曹休、張遼、臧霸由洞口出發;
第二路是曹仁,由濡須口出發;
第三路是曹真、夏侯尚、徐晃、張郃,由南郡出發。
基本上精英部隊都出動了。
孫權則是早有準備,雖然沒有想到會這麼快出擊,但是,三路守備軍還是已經到位防禦了。
首先,呂範親率25000水師對抗曹休,其次,諸葛瑾、潘璋、楊粲火速馳援南郡,第三,朱桓在濡須口對抗曹仁。
同時,孫權還火速和劉備簽訂城下之盟(劉備當然是求之不得了),這樣一來也就避免了兩線作戰的尷尬境地。
不過,孫權擔憂的是國內還有一些少數民族的叛亂沒有徹底擺平,一旦藉著曹丕入侵的機會跟著起勁怎麼辦?
所以,緩兵之計也好,後發制人也罷,孫權還是給曹丕去了一封帶有求和性質的書信,把自己說的很是可憐——若罪在難除,必不見置,當奉還土地人民,乞寄命交州,以終餘年。
這也就是說說而已,曹丕不是傻子,於是回了一封“理直氣壯”*孫權的書信,還說什麼“你孫權如果真心投降的話,那麼就親自過來吧,只要你人一過來,我馬上就撤軍”云云,他也知道,這個有點無理的要求提出來之後,孫權是斷然不會答應的,所以,繼續大兵壓境。
只能靠戰爭手段來解決問題了。
42—02:稱帝,過一把癮(2)
結果證明劉曄的言論是很正確的。
想當年曹操三次進攻都是未遂,你曹丕能行嗎?結果三路大軍取得了不錯的幾場勝利之後,便紛紛遇挫,張遼由於帶病出徵,跟著曹休打到了海陵之後,不行了,更是病疫於江都,給呂範卸去了一個最大的負擔。
所以,當曹休和臧霸以輕舟500,敢死隊10000大軍冒死攻打徐陵,掠殺幾千人後,又被徐盛和全琮等人追殺一陣,將軍尹盧丟了性命,又搭上了千餘兄弟,誰也沒有佔到便宜,而這種結果對於攻擊方來說自然是不利的。
另外曹真一路攻勢不小,可是圍攻江陵也是未果。
至於曹仁一路更是在朱桓面前碰壁,他以將軍常雕以5000先鋒猛攻濡須中州,其子曹泰圍剿朱桓本部,朱桓不慌不忙,分兵拒之,並且,以一部兵力,在嚴圭的帶領下,迂迴衝鋒,擊潰了常雕所部。
從去年的10月打到現在的3月,曹軍除了殺傷一些敵軍之外沒有任何戰果,而且這種殺傷也是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那種,小半年過去,難免士氣低落,所以,不得不以曹仁的偃旗息鼓作為此次攻擊的尾聲,全部撤退回國。
孫權連續兩次防守,全部以勝利告終,再次證明了自己雖然進攻不咋地,但是,防守絕對是一流的事實。
這個時侯,就有一些傢伙吹捧之餘提出了擁戴孫權稱帝的意思。
說這種便宜話,領導就算是不批准也不會得罪人,也可以有個好印象,如果聽了的話那就平步青雲了啊。
可是,孫權還真的就給拒絕了,給出的理由很和諧:我們沒有辦法拯救漢室江山,怎麼還有臉去競爭那個位置呢?算了吧。
一群不知好歹的人準備打破沙鍋問到底,再次規勸孫權稱帝,並且拿出了天命符瑞這個屢試不爽的作為武器——曹丕和劉備不都是拿這個當做點綴的嗎?
但是,孫權再度拒絕了,只不過,不是玩虛的,而是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還不到時候,曹丕的實力在哪裡擺著,我現在還沒有足夠的資本和他翻臉,所以,暫時保持著吳王的稱號也是一個很好的擋箭牌。
言外之意,什麼時候稱帝,孫權心裡有數,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