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日服果子,有異覺神情。
麒麟獅象住,景藏和升得。
這一次丹元大會,聽說葛洪功果圓滿,要在此會飛昇,不再留居人間,清微派宗師王遠知與正一派宗師張應韶聞訊十分欣喜,心中存了指望,都提前數日領著弟子到了閣皂山崇真宮,至於樓觀道,傳聞乃玄都法脈,卻是超然物外,從來不參與玉符靈圖之爭的。
佛門宗師不過是來循例應邀觀禮,自然無此熱心,因此都是端陽正日方才抵達山下,天台智者、三論嘉祥、禪宗道信、華嚴帝心與玄奘結伴同行,一路指點講論。五人都是當今佛門宗師,平時談經論法,於佛法知見頗有扞格,每有爭執,今日不涉宗派之見,只嘆山景,倒也頗為相得。
智者大師長眉軒動,見前方山色如樓,四圍青黛,一株大松長在接仙橋頭,足足有十丈粗細,數百丈高下,枝葉濃茂,將接仙橋整個覆蓋在下,白霧瀰漫,接仙橋石樑一派,若隱若現,智者嘆道:“閣皂山果然是人間仙境!”口占七律,道:
“雪谷孤松自鬱然,紛紛朝菌但堪憐。
坐更拂石芥城劫,時說開皇龍漢年。
淡煮藜羹天送供,閒拖藤杖地行仙。
共看王室中興後,更約長安一醉眠。”
他年過百歲,歷梁、陳、隋、唐四代,幾廢幾興,此詩頗合身份,嘉祥、道信、帝心、玄奘,紛紛稱讚,此時五人已到了接仙橋頭,見那石樑十分狹窄,百餘丈長短,卻不過尺許寬闊,更兼霧氣沾潤,十分溼滑,玄奘年輕還可,智者、嘉祥、帝心、道信四僧俱已年過耄耋,平生都只是精研佛法,無有神足,這接仙橋如此狹窄溼滑,幾個老和尚筋骨衰邁,石橋窄小,也不能容弟子從旁攙扶,卻如何過去?一眾光頭寬袍的和尚無可奈何,看著石樑發呆,合掌誦佛不已。
正在為難之際,一道銀光如匹練一般從凌雲峰上飛墜而下,落在眾人面前,現出一名鶴氅羽衣的中年道士來。
道人將手中青拂一甩,躬身施禮:“五位宗師遠來,家師特命貧道前來接引。”眾僧連忙還禮:“有勞簡寂先生親迎,貧僧等愧不敢當。”這簡寂先生是葛洪的大弟子,論年齡已經兩百多歲了,比智者大師還年長百歲,眾僧在佛門之內固然德高望重,見了這堪稱陸地神仙的靈寶大弟子,怎敢居長?因此都忙不迭地還禮。
“貧道為幾位宗師引路。”簡寂道,轉過身去,大袖一拂,風霧漫漫,四面湧來,將眾僧裹住,往凌雲峰頭飛去。
這簡寂道法果然驚人。眾僧心中都十分憂慮,端因六朝以來,中土神僧如佛圖澄、鳩摩羅什、道安、慧遠等人忽然消失,佛門自此失去性命雙修之法。佛法浩繁,深入思維,便不能兼修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