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3 / 4)

小說:封神歸真錄 作者:撲火

又何過之有?”

龍漢殿內,丘處機手揮麈尾,侃侃而談。

“如真人所言,也不過是皮毛外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尚自沾沾自持。”玄奘霍然立起,手持木杖,踏上一步,厲聲開言。

“何謂其二,願聞其詳。”丘、馬二道微笑如舊。

“大悲世尊既入般泥洹,閻浮提世界一切有情眾生已不能復睹世尊之相好莊嚴,不能復聞世尊之微妙言論,使世間億兆大眾,何所依歸?故此先有結集,後有經卷,有塔剎,有寺院,有佛像,皆因深憶念世尊所至,斯又何過之有?聲色外相,固非正法所在,不過權便而已,然而又何害於正法?若重外象而輕正法者,乃宿業所聚,學法不深,傳法不力,罪在我僧,世間大眾何過之有?”

“好個罪在我僧,法師果大仁者。”丘、馬二道不怒反笑,輕輕拊掌。

從是西方,靈鷲山上,大雷音寺,大方廣金剛獅子座前,現大圓智鏡,放千光明,內外玲瓏,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五乘聖眾舉目同觀,正見玄奘持杖揚臂,慷慨陳詞,身後紅馬揚尾奮鬣,似欲發足奔騰。

聽到最後一句“若重外象而輕正法者,乃學法不深,傳法不力,罪在我僧,世間大眾何過之有?”眾聖合掌同念:“善哉!果仁者也,當得傳世尊法印。”

龍漢殿內,丘處機道:“法師,你我各執一端,彼此難伏,只索罷了,且休爭論。只是你適才提到瞿曇般泥洹,若有憾焉,似不滿瞿曇住世過速?”

“諸佛出世,皆因緣乘會,修短有期,如優曇缽華,時一現耳,奘雖有憾,不敢強求。世間於今無佛,奘等為僧伽藍摩,渡世之責,乃在我輩。”

“若法師將來得成佛道,當如之何?”

“願我來世,成菩提時:見我身者,發菩提心;聞我名者,斷惡修善;聞我說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身成佛。虛空有盡,我願無窮,如是,如是。”

此願發時,大地震動,天雨曼華,那無盡虛空中億萬龍天皆隱隱讚歎:“善哉!善哉!”丘、馬二道微笑不語,瘦老赤馬泯耳低頭,唯有石臺上的四名道人聽若不聞,巍然端坐,不動如山。

千華臺上,文殊師利法王子、普賢王菩薩、觀世音菩薩與諸大菩薩摩訶薩皆合掌當胸,低眉微笑。大悲世尊偏袒右肩,一臂垂地,微微頜首,亦低語云:“善哉!”舉金色臂,輕輕一拂,天鏡消融,寂然清淨。

“玄奘法師在哪裡,老身特來拜見。”竇太后蒼勁慈和的聲音在龍漢殿外響起。

腳步聲響,幾名小道士引著竇太后、白衣尼與李承乾進入殿內,丘處機與馬鈺站起身來,微微躬身:“這一位就是玄奘法師。”

竇太后見玄奘一襲白衣,清俊軒昂,點頭道:“果然是有道之士,法師,信女迦陵有禮。”竇、蕭二後躬身向玄奘合十為禮,玄奘忙合掌還禮,承乾又上前拜見玄奘。竇太后見禮已畢,轉頭對丘處機道:“丘道士,你可曾難為法師?你若難為法師,休看你是國師,老身也不能與你善罷。”

丘處機笑道:“太后說哪裡話來,法師乃當世龍象,貧道豈敢無禮,適才我三人談論甚歡,太后可請放心。”玄奘也道:“二位真人不曾難為貧僧,太后不必多心。”

竇太后道:“這也罷了。老身信佛,你這道士偏偏鼓動皇兒,滅佛屠僧,又受什麼勞什子的太平真君名號,老身本來十分嫌惡,念你不曾難為法師,又出力助我祖孫團圓,便不與你計較了。”丘處機與馬鈺微笑而已。

“法師,這靜輪宮是他一干道士所居,法師且不要待在他的地方,便請到信女所建瞿摩帝伽藍安息。”——原來魏太武帝拓跋燾聽丘處機之言,滅佛焚經,北魏數千佛寺幾乎全被毀壞,唯有云中金城之瞿摩帝伽藍乃竇太后所建,拓跋燾不敢廢除,以此獨存。

道觀佛寺,不過容身之所,在玄奘看來,也無多大分別,但竇太后既然親自奉請,玄奘也不好拂了她的美意,當下合掌道:“貧僧恭敬不如從命,但憑太后安排。”

竇太后命內侍抬來肩輿,請玄奘上座,自己與白衣尼、李承乾共坐一車,一行千餘人,出了靜輪宮,迤邐還歸雲中金城。

將到雲中,魏主燾出城迎接,見了玄奘,雖然不喜,竇太后面上,卻也不便形於顏色,當下玄奘一人一馬,便到瞿摩帝伽藍暫且安住,承乾卻隨竇太后進宮去了。

眾人已去了,丘處機與馬鈺默坐蒲團之上,頂上光雲若水,星漢光旋,突有語聲縹緲,破空而來:“來了麼?”“來了,時已至矣,魔尊之體不日即當重臨世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