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有幸在某一作家的部落格上看到幾張中國名牌女大學伴老外的圖片,其中有一張還伴出一個胖娃娃來。對此,筆者感慨頗多,也疑問甚深:其一,那漂亮姑娘,該不是人們想像中那種潑不出去的汙水吧?!其二,那老外,是名副其實的“老”再加一個“外”,大約七十多歲,估計按國人的傳統禮節,那姑娘該叫他一聲大爺。暫且先別問,那老外是否有妻室兒女,日後會不會產生財產上的糾紛。可單從他滿臉的皺紋與行將就木的身影, 敢於改革開放的姑娘們,有勇氣生他的孩子,是否想過將來的後半生呢?
於是,我們只能冠以引進戰略投資者的美名了,否則,再也找不到名正言順的理由了。
是呀,偌大的一家中國建設銀行不也是這麼做的嗎?以極低的股價勾引了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當然也有人把它譯成:美國硬漢)的戰略投資,讓其坐擁建設銀行近20%股權份額。眾所周知,建設銀行是中國金融界的四大“花姑娘”之一,其身價應該足可與當年出塞的昭君相媲美,在上市國內A股當天,國人以高於H股數倍的價格為其塗脂抹粉,盛裝逛市——其場面的熱鬧與規模,絕不亞於美國銀行的擁抱!可是呢?國人得到是傷心的冷屁股,而非給予美國銀行的那種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妖嬈。
於是,國人對手中尚有偉人頭像的人民幣,還能說什麼呢?同樣是資本,其價值卻有著天堂與地獄的差別,而製造此種差別的人是誰呢?難道是人民幣中那偉人的頭像在作祟不成?——但偉人卻好像在說,我早已把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扔到黃浦江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