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買賣嘛?”攤主笑哈哈地道,得意洋洋地數起手中的錢。
“走吧,小蘭。”紀芳提起攤主的切糕,拉著小蘭就往外走。
“你們大家呀,今後少和這種人發生爭執。接下來進藏之後,還會有更多類似的事情,你們要注意少數民族的一些禁忌。”紀芳見大家都吃完飯集中了過來,便說了下劉小蘭的經歷,提醒大家要注意。
“喲,小蘭,這切糕的味道還真不錯啊,裡面還有各種乾果。”趙軍用手掰了一塊切糕,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是賣切糕的人損壞了切糕的名譽,說到切糕的來歷,不得不提起絲綢之路這段歷史,在古代,新疆是國內外商隊往來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很重要的食物補給站。由於商人們都是做的長途旅行,所攜帶的食物必須要能長久儲存且便於攜帶,而且要富含人體所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比如維生素C,否則人長途跋涉下來,就會像達伽瑪和麥哲倫遠洋船隊上的水手那樣,是會得壞血病而死的。
當然古人在那個時候不會分析得這麼科學,他們完全是本著長期積累的經驗以及從實際出發的原則來製造長途攜帶食物的。新疆切糕先蒸熟,趁熱將它放進一個很結實的木槽之中。再用一塊厚木板蓋上,再壓一些重物,也可以找幾個胖子站在上面。這樣切糕就會被壓的很緊實,水份也隨著木槽底部的細縫流出。兩天之後。把重物移開,一塊結實的切糕就誕生了。切糕由玉米和小麥麵粉做成,裡面加入了大量的乾果和果脯。其實就是類似於現代軍隊常用的壓縮餅乾,不過裡面有了乾果和果脯,顯得營養多了。
商人的駝旅們帶上切糕遠行,倒是成為了一種可以保命的食品。
現代社會,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