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部分(2 / 4)

小說:明賊 作者:不是就是

人也會覺得他是沾了洪承疇的光。一旦事成如此,楊嗣昌將會徹底失去了皇帝的信任,而他最大的奧援也將轟然倒塌,沒了後臺在朝中寸步難行,難不成還讓他去抱張四知那老匹夫的大腿嗎?

這當然是萬萬不可能的,因此薛國觀也豁出去,一邊贊同洪承疇提出來的集中精力解決中原六賊之意,又一邊反對洪承疇南下分兵。

“啟奏聖上,剿賊有楊閣老足以,大戰之時最忌令出多門,各自為戰,若洪尚書去了,怕是反而會讓流賊佔去便宜,不如,不如只增派些兵馬糧草……”

對於楊嗣昌的支援,升官封爵於戰事無補,不能派洪承疇去,當然便只能運送士兵糧草去以作補充。不過,薛國觀的話音剛落,李侍問立即就跳了出來,“薛閣老明知戶部沒銀子,又要撥糧草往南邊去,難道忘了月初剛剛發了出去嗎?”

李侍問氣急敗壞的說了一大堆,最終只表達了一個意思,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沒錢!

眼看著這次廷議又要吵起來,大明天子朱由檢頭疼不已,可這軍國重事還沒解決,又不能如此便輕易的罷朝躲清靜去,畢竟這大明朝是他朱家的江山,躲得了初一,又奪得了十五嗎?唯恐多拖上一日,這局勢便多惡化一分,早早晚晚這惡果不還是要他朱家人來吃?聽說流賊又圍了開封,楊嗣昌與其相互對峙,竟也遲遲無法將其擊潰,如今官軍與賊兵正面交戰已經不能以絕對優勢取勝,可見官軍戰鬥力下降之快,而流賊實力增長之高。

此消彼長之下,能不讓朱由檢憂心不已嗎?內憂外患之下,他該何去何從?身為皇帝的朱由檢,竟也第一次產生了力不從心之感,他一次又一次的在心裡哀嘆,朕真的要做了那亡國之君嗎?

這個想法在腦子裡一蹦出來,便如破堤的洪水一樣無法遏制,他不甘,傷心,恐懼,種種滋味在胸口醞釀堵塞,將其壓得連喘氣都覺得困難不已。

“聖上,臣還認為……”

朱由檢望去,只見說話的還是薛國觀,“臣還認為,除了集中精力解決中原六賊,對於山海關一戰諸將士也是時候封賞,以提升士氣。而且,臣覺得,李信雖然擅自動兵,但畢竟是一片拳拳忠心,又以身犯險,當賞之。劉宇亮歲也有抗旨之罪,與李信一般亦是出自對我大明江山的重心,亦當賞之……”

薛國觀竟然沒接李侍問提出來沒錢的話題,反而又將苗頭指向了北邊,其實他也不指望著皇帝能為楊嗣昌撥去糧草人馬,朝廷的這點家底,他身為內閣大臣早就心知肚明,眼下就連遼西山海關的欠餉都發不出來,就更別提往楊嗣昌軍中多派發一些軍糧了。

反正只要將皇帝的視線轉移,打消了派洪承疇南下分兵分權的主意後,就算是扳回一局。

薛國觀提出來對李信和劉宇亮封賞,這可是大大出乎在場的所有人意料之外,包括端坐在御座之上的皇帝朱由檢。

朱由檢剛想表示對封賞之意的讚許,張四知就急吼吼的跳出來反對。

“啟奏聖上,戰事未完,便先行封賞,朝廷從無次先例啊!”

張四知的反對自然也在薛國觀的意料之中,這也無所謂,只要將這一汪水攪混了,洪承疇不得南下,李信和劉宇亮封賞與否對他而言根本就不重要。

李侍問也跟著敲邊鼓:“老臣以為,李信與劉宇亮不但不能封賞,按律還當以罪論處,有李信無部院督堂之令擅自動兵在先,又有劉宇亮抗旨在後,這等行為影響惡劣,不論罪不足以明正天下。況且,只憑他們的一番意氣而已,便要連累我大明上萬軍卒與其陪葬,這又是罪加一等。還談何封賞?簡直是無稽之談!”

李侍問這一番話說出來有理有據,氣勢倒也十足,薛國觀的嘴巴張了兩下想反駁,卻是一時間無從說起。眼見著一貫能言善辯的薛國觀被自己說的啞口無言,李侍問甚為得意,便又繼續道:“李信罪上加罪,即便僥倖逃得一命,亦要嚴加懲處,以儆效尤。”

薛國觀陡然緊張起來,他突然發現一絲苗頭,這老傢伙如此說,似有意盯著山西總兵的位置啊。如果僥倖逃得一命也得嚴加懲處,言外之意不就是山西總兵的差事必須得拿下嗎?

第五百二十五章 偷雞不成

薛國觀意識到李侍問這一番奏對似乎意有所指,張四知的接力便很快印證了他的猜想。

“聖上,山西布政使劉令譽昨夜寄遞送達內閣,河南陝西一帶突然出現大股流賊,種種跡象表明,是此前曾肆虐山西的劉國能殘部,而且他們已經有數次渡過黃河,襲擊了平陽府的幾個州縣,據劉令譽推測,這很有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