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部分(3 / 4)

小說:明賊 作者:不是就是

這些人裡最好的結局也是提前致仕,回鄉養老。結局不好的,究其不法,以罪論刑的也大有人在。

如果到了這般地步,朝中百官還看不明白周皇后與太子的心思,那真是白白在朝中為官多年了。

這娘倆之所以遲遲未表態,竟然是在等著百官的一同附和,到時在順勢免去其首輔之位。看清了這一點的百官們哪裡還肯猶豫,僅僅一日夜間,彈章便像雪片一般飛入紫禁城中,周延儒眼看著大勢已去。

內閣大堂中,周延儒仍舊鎮定如常端坐在屬於他的太師椅上,一件接著一件的處置公文,似乎百官們的彈章對他沒有一絲一毫的影響。

平素裡周延儒處置公文,總有一群極富眼力的堂官們伺候左右,隨時等候吩咐。然而此刻,一眾堂官們卻像躲瘟疫一般,躲著周延儒。

也許是周延儒也覺得半日功夫沒與同僚說過半個字,有些尷尬,便扭頭對身邊不過三兩步遠的大學士李侍問寒暄了兩句。畢竟這內閣之中,李侍問一向對他馬首是瞻,從不敢有半分反對。

然則今次,面對周延儒刻意客氣的寒暄,李侍問竟然裝作耳聾眼花,不但未做回應,甚至將花白的腦袋扭向了別處,看都不看他一眼。

吃了憋的周延儒臉上再也掛不住,首輔做到這個地步,若是再厚著臉皮賴在內閣中,他這一輩子的臉就都要丟光了。

當天下午,周延儒正式上表請辭,向天子乞骸骨返鄉養老。

這回,宮中沒有留中不發,而是很快便駁回了周延儒的請辭,讓他安心為國效力。只不過所有人都明白,這不過是周皇后再玩弄三請三拒方準的把戲,以示朝廷不會虧待老臣。

果不其然,周延儒三次請辭之後,周皇后和太子才勉為其難的詔準了他的請辭,並重重褒獎一番,令其擇日返鄉。

之所以讓周延儒擇日返鄉,而沒有規定具體時間,那是因為此時此刻京師外的建奴大軍越聚越多,竟然已經有近十萬眾。此時送周閣老出城,不是讓他送死嗎?

誰都知道,一場轟轟烈烈的倒周大戲已經完美的落幕,接下來爭奪內閣首輔之位的大戲又將上演。

但是,這出戏還未來得及上臺,一個突然跳出來的主角,竟然讓滿朝百官們驚得目瞪口呆。

此前傳聞慘敗的沈王竟然重新奪回了居庸關,並與建奴一戰得勝,再戰再勝,一連打了三次勝仗。北京城外的建奴大軍也開始分批撤離。

奏捷的文書被送進紫禁城後,周皇后竟提不起半分喜悅來,這是她最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沈王以三戰三勝為根基,勢必將贏得朝野人心,而她與太子雖然佔著正統明份,但面對建奴入寇時的軟弱,在這種對比之下,自然高下立現。

事已至此,若再想處置沈王,只怕天下洶洶非議都能將他們娘倆淹死。

無助之感,再次將這個外表剛強,內心柔弱的女人籠罩起來。

好不容易弄走了兩個倚老賣老的老臣,不想來自宗室的強敵又向她發起了挑戰。

第九百三十八章:計劃

周延儒致仕次日,一道聖旨自紫禁城中而出,頓時朝野上下盡皆震動。

這道旨意的內容在大臣們看來簡直匪夷所思,主要內容大致有兩點,其一令李信以內閣大學士的身份兼領京畿之兵,其二須在七日內擊退滿清韃子。

朝野上下,有人看不懂那位周皇后的真正意圖,有人卻搖頭嘆息,國之將亂不久矣。據說在家“養病”的前內閣大學士範復粹在得知了這道轟動朝野的聖旨後,痛心疾首,連呼三聲“飲鴆止渴”便暈厥了過去。

自此,李信以內閣輔臣的身份統領京畿之地所有明軍。

京營有人馬五萬,但在滿清八旗韃兵面前不堪一擊,真正可堪大用的只有從天津衛登陸趕來的一個新軍師和兩個舊軍團總計不到兩萬人。

但是,韃子這次在北京城外聚集了幾乎超過十萬人,十倍於三衛軍的兵力,讓李信也不得不小心用兵,從來都是驕兵必敗,萬一不小心中了計吃了虧,他在朝廷上可就被動了。

李信現在的處境就好像騰雲駕霧,從一個地方領兵之將陡然成為內閣大學士,在朝廷上沒有任何根基,現在又掌握了京畿兵權,如果戰事穩健倒還還說,一旦出現反覆不利的局面,他一定會面臨牆倒眾人推的難堪境地。

李信連夜召集了各軍的指揮使,新軍第十一師指揮使顧全有認為韃子兵力雖眾,但並不可怕。在朝鮮國時,清兵一樣來勢洶洶,一樣被人數不佔優勢的新軍打的屁滾尿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