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只寫了幾個字就另翻一頁……
美國《財富》500強的龍頭老大沃爾瑪,幾十年如一日地信守自己的經營法則,堅持開源節流,將利潤一點一點累計起來,才終於登上全球500強之首的寶座。 A橡膠塑膠機械公司包裝組的工人們將開源節流落實到日常小事中,一年來為公司節約包裝材料費用近5萬元。他們對過去配套件拆箱後的包裝材料未被利用感到心痛,利用工作空隙從配套件的包裝箱上拆下木方、膠合板、角鐵等部件歸類整理,一年來共回收木方、木板近50立方,膠合板200多張,螺桿、角鐵1噸多。
他們將材料重新利用,製作成新的包裝箱,包裝發往國內近距離使用者的產品。這既杜絕了浪費,降低了生產成本,也有助於公司產品競爭力的提高。回收舊料看似小事一樁,時間長了,積累多了,也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節儉作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被外國人視為珍寶。可是現在很多國人卻忘記了這點。現在很多小孩子從小就被父母嬌生慣養,不懂得節儉,花起錢來大手大腳,用揮霍無度來形容也不過分。看著他們大把大把地把父母的血汗錢用來買那些高檔產品,瀟灑自如地出入麥當勞、肯德基,眼都不會眨一下。不能夠節儉,其實也就是意味著虛榮。當今很多少年犯就是因為過慣了那種大手大腳的日子,可是突然有一天失去了這種生活,他們就會覺得很丟臉,很沒有面子,然後就會去偷去搶,從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反之,只有那些懂得節儉,知道積累的人,才會奮發圖強,才能夠知道生活的艱辛,才能夠在以後的日子裡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來!
保持資訊暢通,永遠與時俱進
山西省太谷縣廣升藥店的前身是廣盛藥鋪,約創辦於明代嘉慶年間。廣盛藥鋪原是到太谷縣行醫的某大夫開辦,後被當地地主杜氏所侵吞。清朝嘉慶年間,藥店改組,新增姚聚等人入股,藥店遂更名為廣升(聚記)藥店。廣升藥店出售的自制中成藥龜齡集和定坤丹,在歷史上很有名氣,現在仍然馳名海內外。光緒十一年(1885年),申氏帶領七家股東退出,另組成廣升(遠記)藥店,或稱廣升遠藥店。廣升遠首任經理申守常,商店在他的主持下發展很快。雄厚的資本是經商的物質基礎,申氏首先設法廣為吸收遊資,擴充藥店資本。接著,積極向外擴充套件,開設分店,如在營口、濟南、重慶、煙臺等地也都設立了分店。此外,積極擴大龜齡集、定坤丹的銷售市場,使這兩種藥的銷售地區由原來的山西、河南、廣東等地,又擴大到東北、西南各省和南洋一帶。有人估算,廣升遠從成立到1930年,盈利在70萬銀兩以上。
對一個商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積極開放的性格,對待自己的產品,絕對不能只限於幾個固定的市場。一定要放大自己的視線範圍,不能近視眼。要知道市場是巨大的,是廣闊的,甚至可以說是無限的。只要你敢把自己的產品推銷出去,只要你敢把市場放大,那麼你就一定能夠獲得更多的利潤。
一個成功的商人絕對是高瞻遠矚、目光遠大的,而絕不是俯視低就、鼠目寸光的。廣升遠藥店的成功,就是因為他們的首任經理申守常精明能幹,能夠廣為吸收遊資,擴充藥店資本。更重要的是,他能夠積極向外擴充套件,並不把藥的市場只侷限於幾個老地方,而是在營口、濟南、重慶、煙臺等地也都設立了分店,這樣不僅擴大了影響,也帶來很多生意,使得藥的銷售地區由原來的山西、河北、河南、廣東等地,又擴大到東北、西南各省和南洋一帶。
這種敢於走出去與別人競爭的思想是值得佩服和讚揚的。俗話說,好男兒志在四方,是男人就要敢於去外面闖蕩,就要把自己“推銷”出去,古今中外的成功之士莫不是如此。什麼時候看到整天待在家裡的人能夠辦成什麼大事?如果一個人從生到死只是侷限在很小的範圍內,只認識那麼幾個人,那樣不是很可悲嗎?
要敢於把自己的企業和產品推銷出去,勇於競爭,這樣才能贏得更多的市場,也才能把企業做強、做大。企業遇到一些挑戰時,便能從容處理。企業的實力不是守出來的,而是攻出來的,企業的進步也絕不是等別人落後才相對進步,而是自己主動去戰勝別人,贏得進步。
現今,我國早已加入WTO,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地方保護主義思想卻依然很濃,認為自己能夠守住這片看似堅不可摧的“陣地”,且完全能存活下去。其實這種思想是非常錯誤的,他們意識不到自己已經“四面楚歌”,被狼群包圍住了。與其坐以待斃,那還不如搶先一步,去佔領別的市場。
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