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部分(2 / 4)

小說:回到清朝當海盜 作者:冥王

再過12小時,國防竿陸軍航空兵的戰機就會以前所未有的匆架的規模出現在烏蘭烏德上空!更為及時的是,再過兩個小時,綏芬河叢集將對俄國第三軍發起總攻!

英國和法國保持著沉默,沒有對俄國的政權更迭表示隻言片語,沒有什麼值得去關照俄國的了。說現實一點,大公是親法分子,而維特和羅德江科背後站著英國人!俄國和法國從1891年開始的同盟關係不會改變,而英國和俄國的關係也會更加的緊密。俄國少了一個沒有政治頭腦的沙皇,對英國和法國來說是一件好事。至少,他們不再擔心俄國人會突然想起1887年和德國人簽定的《再保險條約》(也叫德俄密約)了。

可以說,沙皇失去權力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唯一覺得不舒服的只是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而已,對中國來說,龍劍銘沒有想到維持真得能掌握政權。也想不到應該於1917年結束的沙皇統治因為自己的出現而提前到了1906年。

值得慶幸的是,俄國人已經指派其遠東軍司令官阿列克謝夫中將與中方會商談判的事宜;更讓龍劍銘欣慰的是,和談一旦成功,自己的戰略計劃在俄國人身上是完全得到了實現!收復失地和保持俄國實力這一矛盾體在俄國政變後突然就得到了調和。歐洲的局勢沒有變!甚至三國協約還有提前達成的跡象,那是否就意味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仍然會爆發呢?中國在獲得和平後該怎麼做才能不引人注目地促進戰爭的爆發?

最為緊要的應該是——裁軍!

過於龐大的軍隊是會引發列強忌憚之心的!中國必須要做出一副愛好和平,致力於經濟發展的姿態出來,才能讓列強放開懷抱為自己所謂的利益去打生打死。裁軍,也可以將不多的軍費更好地用在新技術裝備的研究和裝備上。機械化軍團的組建,也將隨著裁軍和整編而進行。

第四十一節 兵臨城下

唐紹儀拉著方維志匆匆趕到紫禁城,他們的到來打斷了龍劍銘與槍傷初愈的秦關的交流。

“陛下,軍隊應該採取行動,現在雙方的正式談判代表還沒有出發,按照國際慣例,帝國要在談判中得到比較滿意的條件,在談判前和談判中未達成正式停火協議前,軍隊能夠前進多遠就前進多遠,這樣,在談判的時候我們就能爭取更多的主動權。”唐紹儀即將擔任大中華帝國的首席談判代表與俄國臨時政府總理維特談判,在得知國防軍停止積極的軍事行動後,立即就趕了過來,他不理解龍劍銘這個時候為什麼撤消了國防軍原定的作戰命令,不攻海參崴是可以理解的,不向俄國第三軍發起殲滅性的總攻也可以理解,甚至對伯力之俄軍不採取攻勢行動也能說得過去。可是在西北方向和貝加爾湖畔不採取軍事進攻行動就讓人難以理解了。

如果國防軍的足跡還沒有到達勒拿河——貝加爾湖以西50公里的伊爾庫茨克——薩顏嶺西北麓——唐努烏拉山——巴爾喀什湖以西,那今後的談判中要確定戰前標定的新國境線就非常困難了。

“陛下,國防軍至少應該保證在擬收復的國土上的現實存在,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從談判中達到目的。據說俄國人是一邊吼著談判一邊繼續增兵遠東的,帝國國防軍在這個問題上不能不做出積極的姿態啊。”方維志是贊成唐紹儀的,因此才和這個外交大臣夜進皇宮,龍劍銘明白兩人的意思,不過他們顯然沒有考慮到國防軍繼續進攻的行動會在英法方面留下不好印象,也沒有考慮到國防軍的積極進攻很可能引發土耳其人加快戰爭準備,在俄國的南面插上一刀,這,在戰爭進行時是中國需要的,可現在,中國並不需要土耳其的軍力,暫時停止軍事行動也是給俄國人表示出一個態度:中國還是願意和平解決爭端的!只有這樣,俄國人才能真正下和談的決心。

其實,唐紹儀和方維志的意見並沒有錯,他們的想法跟龍劍銘的想法主要區別在:他們想在和談開始前透過國防軍的軍事行動造成既成事實,以利於談判的進行;而龍劍銘則根本沒有寄希望於談判能夠順暢地、痛快地達成滿意的協議,他的想法是談不攏就打,反正還有10萬俄軍在國防軍的包圍之中,反正西北集團軍和北方集團軍以及東北集團軍滿洲里叢集隨時可以出擊。

“少川先生準備什麼時候出發?我建議您可以晚些時候才走,先在京城看看英法各國外交使節對中俄談判的態度,等維特到烏蘭烏德以後您再坐飛機去,讓俄國人擔心一下也是應該的,剛才兩位的建議其實在總參謀部也討論過,軍方的意見也是趁機猛進,不過,被我否決了,大家想想,如果把你換到維特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你最擔心的是什麼?是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