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了“處決地”戰役計劃。該計劃要求德軍發動一次足夠讓法國人流乾鮮血的戰役,迫使法國退出戰爭,這樣,英國和美國就無法在歐洲大陸尋找到落腳點。戰役計劃找到了一個地點——凡爾登。德軍將用第5集團軍首先對該地發起攻擊但不試圖佔領它,而是透過逐步增強打擊力來吸引更多地協約國軍隊逐步增援凡爾登,把凡爾登作為一個協約國人力消耗的中心,放幹法國人的血。
這個計劃本身充分考慮到戰線狀態和協約國家軍政首腦心態,也考慮到了德軍和協約國軍相互實力比。
在美國軍隊開到歐洲大陸前,英國和法國絕對不會從目前的戰線上撤退,何況是從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地凡爾登撤退呢?那樣的話,英法就大丟面子了。他們在協約國的主導地位也將動搖。因此,凡爾登協約國必守、必救!而這個要塞目前正突出在德國第5集團軍的當面。是理所應當打擊的目標。
德國擁有重炮的絕對優勢。對於防守者來說,大量的重炮攻擊是毀滅性的。而防守者也不可能一下就在小小地凡爾登放置太多的防禦部隊。只能是輪番上陣,輪番消耗,輪番接受德國重炮的火力打擊。這樣一來,德軍就可以花相對小的代價打斷法國的脊樑!因此,德軍從東線抽調了50萬部隊,集中了幾乎全部的重炮,調集了四個集團軍的龐大隊伍遂行這一戰役任務。在德軍統帥部看來,凡爾登戰役不僅僅是戰役性的,還具有在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