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龍劍銘沒有讓兩位迷糊多久就說話了。
“中亞問題的關鍵不在阿富汗而在英屬印度。請注意,阿富汗完全是一個內陸國家。英國人是透過南邊的印度聯絡阿富汗,俄國從西北面與阿富汗接壤。帝國則是從東、北、西三面夾住了阿富汗。如果英國人在南邊的通路出了問題。他還能控制阿富汗嗎?不能!因此,工作的重點就在印度河西岸的英屬印度穆斯林地區。英國提出了這個問題,證明他們很關注阿富汗。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是不會讓阿富汗的控制權落在帝國手裡的。那麼,我們只能去製造萬不得已的情況。四方面的工作同時做:一。繼續強化歐洲兩大軍事集團的矛盾,可以透過某些渠道透露兩國在帝國採購、獲取的軍事技術裝備。二,聯絡、影響、支援阿富汗王室中仇英力量。三。在英屬印度展開軍事情報行動,從波斯方面培養、派遣一批宗教和民族主義分子實施對印度河西岸的滲透。四,聯絡印度國大黨和民族主義分子提拉克,在印度河東岸給英國人制造點麻煩。這樣一來,只要英國在歐洲戰爭初期失利,我們就有可趁之機,而英國人面對一系列的麻煩和德國的戰爭。他們只能順手推舟了。”
老奸巨滑的龍劍銘把話一說透,總理和外交大臣就露了瞭然的神色。這樣的皇帝不用來搞政治陰謀也太可惜了一點……
第三十三節 藍色計劃
龍劍銘一看岑春煊和唐紹儀的表情,大概也猜到了兩人正想著什麼,不就是陰謀家嗎?今天還真當到底了!也讓政府首腦看看軍事情報局的工作成績。
他走到自己的辦公桌前。躬下腰拉開抽屜翻查了一陣,拿出一個厚厚的卷宗,解開繩釦後略微看了看,轉身走到總理大臣的身邊,把那捲宗遞了過去。
岑春煊知道里面肯定有重要而隱秘的東西,一臉疑惑地接過來,抽出一張目錄表瞄了一眼,呆住!
身邊的外交大臣唐紹儀好奇地伸過頭一看,目錄上的檔案名稱嚇了他一跳——印度獨立與分裂計劃(藍色計劃)。
原來,皇帝早就知道以前交給波斯政府的任務不可能完成,真正的工作不是用波斯軍隊去打仗,而是這麼個大陰謀!
外交大臣很不禮貌地從總理手上抓過了卷宗,仔細地看了看目錄,從中抽出了幾頁自認為關鍵的材料出來。
“提拉克,1856年出身於馬拉特族婆羅門種姓家庭。早年建立了旨在培養愛國主義者的學校”新英格蘭學校,“並創辦《雄師週報》和《馬拉特人報》,揭露殖民者的殘暴和專橫,宣傳民族主義的思想。1885年12月國大黨成立之後,積極參與活動,逐漸成為激進派的領袖,反對溫和派的改良主義,主張採取一切手段,依靠人民來推翻英殖民統治,爭取印度的完全獨立。1905年殖民當局公佈分割孟加拉的法案,企圖以”分而治之“的辦法來瓦解民族運動,提拉克領導激進派號召抗議。抗議活動後來發展成為全國性的提倡國貨和抵制英貨、司瓦德希(自產)運動。翌年,在以提拉克為首的激進派的堅持之下,國大黨年會透過了司瓦德希、司瓦拉吉(自治)、抵制英貨、民族教育四大綱領。1907年,提拉克領導激進派退出國大黨。組織了”民族主義黨“。次年,被殖民當局以”陰謀推翻女王政府“為名逮捕並判處6年徒刑。此事激起了印度社會各階層的強烈抗議。孟買10萬多工人進行了長達六天地政治總罷工。”
“拉吉姆·哈約德。波斯人。1862年出生於扎黑丹(波斯、英屬印度、阿富汗交界地)穆斯林部落酋長家庭。1881年到印度西姆拉求學,其後一直留在印度河西岸英屬印度境內,從事印度穆斯林自治運動。宗旨是爭取英屬印度穆斯林地區(主要是印度河西岸)並歸屬波斯。1907年9月與波斯王國以及國防軍軍事情報局中東站波斯分站取得聯絡。組織了準軍事組織拉吉姆團。”
“甘地,1868年10月2日生於印度西部卡提部阿瓦半島的波爾班土邦,他從小就熟讀印度教經典,把”逢惡報以善,用德報以怨“作為自己的處世格言。1887年,他進入薩馬達爾斯學院,同年到倫敦大學攻讀法學,四年後學成歸國,先後在孟買、拉傑科特擔任律師。1893年4月。甘地為處理一起債務糾紛來到南非。在那裡參加了當地反對種族歧視、爭取平等權利的鬥爭。在南非的21年中。他把印度教毗溼奴派的仁愛、素食、不殺生主張同《聖經》、《古蘭經》中的仁愛思想結合起來,並受梭倫、托爾斯泰、魯斯金著作地影響。最終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主義的理論。在這一思想指導下,他領導在南非的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