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連夜奔逃,怒火三丈,下令剿滅高家,雞犬不留。
卻沒想到,訊息出錯,都是誤報。
高文淵確實陳述厲害,帶著齊王讓他看那些慘遭兵災的老百姓們,又讓他想想,一旦戰火起,羌國和延國可願意錯過這麼個好機會,大殷朝會不會就此易主,老百姓們要受蠻夷磋磨。
齊王顯然也沒想到,一介武夫的高將軍,竟然還是個傑出的辯才,說白了,齊王他不夠心狠手辣,做不成梟雄,又有一股子氣勁,做不成俯首帖耳的奴才,以至於遭遇這種進不得退不得的局面,最後終究還是決定,不能讓大殷朝再受兵火荼毒,於是放棄。
後來的情況很亂,連當事人恐怕都很難弄清楚心中所思所想。
皇帝容不下齊王,做了隨口反悔的小人,甚至不惜冒著引火燒身的危險,利用羌國滅殺齊王,連帶著殺了高文淵。
他不能不讓高文淵死。
高家滿門已遭屠戮,要是那人回來,見到眼下的情形,豈能不憤怒?誰知道他會不會有別的心思!
忠王和義王是當事者,他們對這一切最是清楚,不過是朝中一幫做了錯事的小人,越是做錯,越是寧願再錯一次,也要把前面的錯處遮蓋過去。
別人也就算了。
高文淵乃是忠王的師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哪怕因為他是王爺,沒正經地定下師徒名分,可說他一句欺師滅祖,他恐怕連反駁的資格都沒有。
忠王坐在亭子裡,望著眼下繁花似錦的春光。
“我的確想要那個位置,可這麼多年過去,我是寧願不要那個位置,也不能再讓,再讓……”
再讓他卑劣的一面露出來,要是當年的事情揭發,他就什麼都沒有了。
身份,地位,名利權勢,還有家,什麼都沒了。
忠王在軍中能有現在的名望,恐怕還要多虧了有當年高將軍的面子。
再者,他收容夜行人中很大一部分,這些人恐怕大多也是因為舊主齊王的關係才對他高看一眼,願意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