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包含兩句以上的話。我們在前面已經提到過諺語簡潔固定的藝術形式特徵。有些諺語甚至還採取電報體,有些詞,尤其是介詞、動詞及代詞,經常被省略,於是這種簡化的形式變成了一種神秘的話語。一則孟加拉語諺語如是說道:“大雪茄,小妻子。”這則諺語非常簡潔地表達了雪茄和妻子是優越生活的組成部分,但前提條件是雪茄和妻子的大小要符合理想的規範。一則來自塞內加爾的沃洛夫語電報式諺語乍一看顯得有些神秘:“家庭…名字…女人…妻子:是。別走,我留下來;別說話,我沉默;別做,我放棄。”其意思是說:為人妻的女人姓“是”;你說“別走”,她回答“我留下來”;你說“別說話”,她回答“我沉默”;你說“別做”,她回答“我放棄”。
txt小說上傳分享
特 徵(2)
很多諺語採用排比結構,即帶有變化的重複,也就是說,動詞、名詞或形容詞的排比形式可以有力地加強相似和相對的意義,正如一則源於厄利垂亞的提格里尼亞語諺語重複使用動詞“生”:“生女兒就是生麻煩。”此外,還有兩個例子:“女人的智慧,猴子的智慧。”(日語)“船隨舵手,女隨男。”(越南語)儘管一些哲學家認為,任何語言都可以被翻譯,都可以被非母語者理解,但是其他的修辭手段,如諧音、頭韻、押韻、節奏、重複、詞語遊戲等等,經翻譯之後也許能得到保留,也許不能(Wiredu 1995:56…57)。諺語的押韻通常消失了,這樣的損失令人遺憾。儘管如此,很多經過翻譯的諺語仍然生動活潑、富有說服力。事實依然是事實:沒有翻譯工作,不懂外語的人根本不可能接觸到其他文化的諺語。'11'
諺語的最後一個特徵是,諺語頻繁使用一些反覆出現的模式化形象。關於女人的諺語大量地使用身體特徵、年齡、性別、身材之類的模式化形象。諺語呈示諸如此類的“典型”特性,旨在讓人們不假思索、不由自主地表示同意。全球廣告業正是充分利用了這些陳詞濫調和修辭語。在這模式化的諺語中,使用者的性別身份似乎顯而易見。難道哪個女人會說“女人和牛排,打得越重,變得越好”(德語)或“女人像山羊一樣,哪裡長薊往哪兒拴”(盧安達語)?又或“永遠別相信女人,哪怕她為你生了七個兒子”(日語)。
一個人是不是極不可能去貶損自己所屬的群體呢?然而,事情並沒那麼簡單,問題是我們在談論誰的群體。這一切都關係到歸屬立場,都是利益問題。以下這則剛果林加拉語諺語就很能說明問題:“和女人一起吃飯等於和巫婆同桌。”剛果的女人,尤其是看見兒子婚期臨近的母親,常常不厭其煩地引用這句流行的諺語,警告兒子留意他未來妻子的思想動機。從母親的立場出發,她“自然”要站在兒子一邊與未來的兒媳作對。血緣親情是她的主要利益所在,而且母子之情更是首當其衝。從母子情的角度來看,未來的兒媳婦只是個不可靠的外來者。對這位母親和很多其他人一樣,策略和利益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她確實無意於瓦解自己的群體。實際上她並不認為應該首先效忠於“女人”。女人的利益和忠誠是非常複雜的,關於女人的諺語不能被簡化成單純的性別對抗。
變化的語境,不變的核心(1)
必須有事發生,才會有諺語。(伊博語)
討論“女性身體”之前我們最後再談幾個問題。首先,一些諺語專家認為,諺語只有在被應用的那一刻才獲得具體的情境意義。'12'每一次應用都使諺語獲得新的意義,而且這些新的意義也可以加以研究,必會卓有成效,對此筆者沒有異議。但是每一則諺語都有一個意義核心,不會隨著情境的變化而變化。我們的研究物件是一批來自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諺語,鑑於研究材料的特性,我們決定使用比較法,重點研究世界各地諺語內在的核心意義和資訊。'13'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諺語是否相互衝突,因而相互中和抵消呢?這個問題與諺語在日常生活和日常語言中的應用沒有什麼相關性。舉例來說,以下兩則剛果盧巴語諺語表達了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的衝撞:“單妻等於獨眼”和“娶兩妻,早年亡”。兩則諺語同時擺明兩種婚姻制的長短優劣,因此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取捨。這的確是個策略問題。
最後,我們來談一談諺語俗語的字面和比喻意義的問題。據說有兩種諺語:(1)原本是直白的陳述;(2)一開始就被當做比喻的諺語。關於性別的諺語同樣如此。首先,有些諺語明確地喻指男女兩性、父母兒女或乳房、鬍鬚、陰部、陽具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