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3 / 4)

小說:紅葉芳菲心 作者:上網找工作

起眼的土黃,長得再大也金貴不起來。他出一趟這樣的遠門回來,總是慷慨地分給我們一些瓜果吃。象他這樣長途運輸的車很多,這些瓜果因此都可以在本地的市場上看到、買到,但我們吃著他送的,總覺得格外的新鮮誘人些。

儘管有這樣溫柔的風、湛藍的天空,甜蜜的味道,不過在秋天的窗下坐下來靜一靜,眼前的落葉繽紛、秋水東逝,總還是讓人明白了一些道理:比如,並不是每一朵花開都會有結果,比如縱有一顆愛秋的心,還是在秋天裡感到了傷懷。

2004…9…15

來到陽臺上,那花藤果然又落了一地的枯葉。想當初買它回來的時候,真可謂葉綠花白,馨香盈枝,如今已處於半枯死狀態。當時買的時候,有一株小巧的,還有這株粗大一點的,想不到選了這盆大的卻活不長,花期一過就成這樣了。枯枝的根結實地盤在盆中,搖一搖根本搖不動,只是莖杆太蒼老了輸送不了養份,強留是留不住了的。用鏟子鏟,剷出的浮土用兩張報紙接好。汗水從耳朵根流到下巴上再滴在地上,留下清晰的水印。終於把它拔出來了,把它拿下樓的時候,又落了一地的葉子,不忍心把它丟到垃圾堆,在花壇的樟樹邊有茂盛的草叢,安放在那裡倒不錯。

藤本來是生命力旺盛的,它靈活的莖四處尋覓可以攀附的東西,有一顆樹是最好了的,它的目標在樹巔,樹有多高,它就爬多高,似乎有一種霸氣,藤的霸氣吸收了所有的陽光雨露,有時候可以把一株參天大樹纏繞而死。

是呀,記憶裡的那些野藤生命力多強呀,河溝旁的雜樹上攀援著野勾羅子藤、金銀花藤,它們生長的小果子和小花作為小玩意吸引著小孩子們的視線,不時的來一撥兒小孩子胡亂地摘了去玩,拉掉了不少的莖葉,可是不用擔心它們會死,來年的春雨一潤,又有千絲萬縷新藤重新生出來。

藤畢竟是柔美的, 男女老少都愛看的電影《劉三姐》中有唱段“青藤若是不纏樹,枉過一春又一春。” 用青藤比喻純潔的少女,使青藤與樹般纏繞的愛戀更加理直氣壯,生動形象。

裝飾得古樸的專賣店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流連在這樣的不大的小店裡,擺放貨品的櫃子齊人眼眉處有特別的亮點,那是幾個栩栩如生藤圈:幾根鐵絲般粗細的藤攏在一起輕輕一繞,繞成一個小圓環,連葉杈絆的螺旋勾須也不要去掉,讓它們自然地露出來,再取幾朵乾花插在這個藤圈上,釘在櫃子的一側,這樣的藤圈子最好是幾個不等的,便有很好的意韻。

座椅、涼榻、衣箱,欣賞這些佇立在畫片中的明代藤編的傢俱,它們在四角方稜的古老樣式中擁有著一絲絲來自山野的浪漫氣息。粗的藤做成立體的骨架,細的藤被巧手編結為經緯縱橫交錯成的花樣平面,這些曾擺在某個世家某個角落的器具經歷了歲月的淘洗,在攝影師的鏡頭前褪去了實用的價值增添了藝術品的精緻和永恆。這些淡白的、紫紅的藤,它們的美又改變了一種方式。

2004…7…2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山路感懷

遠望是一波波起伏的綠山,它們的綠是由一株株密密的馬尾松組成的。有一股煙霧在綠色中慢慢騰起,煙霧沒有消散,而是連成了一片火海,我的沉睡就被這沒來由的夢中火光驚醒。醒來後,耳畔是窗外駛過的車輛的“轟轟”馬達聲。這是一個白日夢,夢中的綠山是熟悉的,它們就在城西綿延著,其中的西山是我們常玩的地方,而我靜臥著做夢的地方在城東,這裡正是我幼時站在西山上眺望過的朦朧的山那邊。

小時候是不怕爬山的,一群十來歲的少年相約去爬西山。那是一條順山而下的水泥路,坡度幾乎與山勢垂直,它是作什麼用的猜測不到。但是這條路還是有不少的人來來往往,無一不是來爬山遊玩的人。我們從山腳的泉邊順著路向上的時候是手腳並用,感到要滑倒的時候拽住路邊的茅草借一下力,再在光滑的路面上搜尋一個小坑窪摳住不至於滑下去,有的急了,乾脆脫掉了腳上的鞋子裝在荷包中赤腳上陣。爬的過程絕不少驚險,那路可真陡,而我們還是不忘相互打趣,形容著彼此的怪樣子。那時山上的亭臺樓閣都沒有重修,爬上去了沒有什麼風景的,只有一些刺槐樹,野棗樹,在樹叢中轉個彎是一個水泵房似的磚房,有一條狗在那裡忠實地守候,因為我們離它遠,它只警惕地來回走了幾趟,也懶得向我們吠叫了。

眺望對面的東山頂的寶塔,俯視山下如棋盤的一條條街道和街道上的小如螞蚊的行人,學了幾聲啾啾的鳥鳴,也不說什麼閒話,只是在林中穿梭著互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