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之後日本人就已經意識到征服亞洲乃至世界恐怕很難實現了,因此很多高階軍官意識到可能有一天盟軍會打到日本本土來,因此有人就提出了關於本土作戰的一個大體的思路。
歷史上的日本對於本土決戰總體戰略計劃極為瘋狂,在美軍攻佔日本琉球群島後,日本軍部高層意識到“本土決戰”已迫在眉睫。在準備“本土決戰”的同時,日本軍方還制定了一份絕密的作戰計劃——即一旦“本土決戰”失利,他們要將天皇和日本政府秘密護送至中國的日本佔領區以繼續戰爭。
歷史上的二戰。在戰爭末期,中國大陸上的侵華日軍還具有一定實力。日軍第一步準備在華中和華南地區實施收縮,撤出廣西省和湖南省,然後集中兵力固守長江下游和長江以北地區。待“本土決戰”顯現出不利於日本的態勢後,再將天皇和政府護送至長江以北的某一軍事重鎮。利用中國廣大的戰略空間來爭取與盟國“有條件停戰”。該計劃認為美英盟軍在經過“本土決戰”後實力將大打折扣,最多隻能在淞滬一帶再實施一次登陸作戰。而日軍會在上海等地節節抵抗消耗盟軍的機動力量,使盟軍失去繼續進攻的能力,從而為“有條件停戰”創造機會。
戰後這份絕密作戰計劃被美軍發現。由於其中有些內容相當敏感,美**方將此檔案封存了長達60年之久,直至2006年方將其在小範圍內公佈。不過日軍的這份計劃忽略了蘇聯會出兵,以及中國敵後抗日武裝的力量。很明顯,蘇聯的參戰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軍隊大反攻將使侵華日軍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日本軍部狂妄地認為關東軍至少能將蘇聯紅軍擋在山海關之外,後來的歷史證明這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現在歷史發生了改變,現在的日本已經不是歷史上的那個日本,中國也不是歷史上上那個四分五裂的中國了。歷史上日軍在垂死掙扎之際還敢制定遷都中國再戰的計劃,主要是由於中國國內的黨派爭端和國民黨軍隊的“不爭氣”。當盟軍已佔領沖繩島時,那些美械裝備的蔣介石軍隊卻還在廣西徘徊,在其他幾個省份,國民黨軍隊甚至還在進行防禦作戰,由此給了日軍以可乘之機。
但是現在卻不同,由於中**隊的英勇抗擊,日軍在中國大陸上的戰爭也處於了絕對的劣勢,到現在更是連中國最後的一塊地盤也都丟了。就連日本現在極力想要保住的朝鮮也成了中**隊的獵殺場,東北方面軍80餘萬大軍連同發展迅速的朝鮮人民軍一起將日軍正往日本海里趕。(未完待續。。)本章節由網書友釋出
第六百六十三章:瘋狂地日本
【網 】朝鮮人民軍現在也是鳥槍換炮不得了了,想當初組建的時候不過3萬人,一個軍的2個師的編制,軍官稀稀拉拉就那麼幾個人,但是現在的朝鮮人民軍經過兩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朝鮮境內最大的一支軍事力量,全軍整整5個集團軍15個師的編制,兵員總數已經超過了40萬,發展之快令韓雲華側目。{http:
。。
友上傳更新}
不過此時的朝鮮人民軍卻是受中*共的領導,朝鮮人民軍的戰鬥序列劃歸於東北方面軍,受韓雲華的直接領導,要不然韓雲華也不會派呂正操所部入朝作戰。朝鮮的日軍也不是軟蛋,那是原朝鮮駐軍同撤下來的關東軍精銳整編而成的,總數超過了70萬。
在朝鮮這個屁大一點的地方,70萬日軍還是很密集的,尤其是朝鮮地區多山,日軍據山而守,作為進攻一方的中**隊很是吃虧,但是不得不說武亭此人,此人是走過長征的,是少數幾個在長征中活下來的朝鮮人,之後又在太行山地區參加抗日,是經驗豐富的老八路了,所以對於游擊戰持認可謂是極為精通的。
在他的指揮下,朝鮮人民軍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在朝鮮站穩了腳跟,緊接著對日軍各個據點發動了進攻,雖然遭到了日軍的反擊,但是由於有東北方面軍的大力支援,所以不管是在兵員上還是在後勤補給上,朝鮮人民軍都是沒有後顧之憂的。此後韓雲華又派呂正操率領50萬大軍入朝作戰。使得整個朝鮮地區的中**隊一度暴增到90萬人。到現在。朝鮮人民軍已經拿下了平壤,兵鋒已經進入南朝鮮,日軍退守漢城,全軍只剩下30餘萬人了。
30萬vs90萬,這樣的懸殊差距已經讓日軍高層意識到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同中南半島上的日軍一樣,朝鮮方面軍最終的結局恐怕不會有多好,因此日軍大本營在思考了幾天之後,最終決定從朝鮮撤兵,所有的部隊全部撤回日本國內。參加本土作戰計劃。
其實日軍大本營也想將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