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部分(3 / 4)

小說:抗日之雪恥 作者:賴賴

半島上的數十萬殘兵一起撤回來,但是由於海軍艦隊幾近全軍覆沒,日軍已經沒有能力遠渡重洋將處在盟軍包圍圈中的寺內壽一所部撤回日本本土了。

日本在征服亞洲的步伐已經全面後退,自明治維新以來的最大的軍事計劃也已經徹底失敗。本土已經遭受盟軍的炮火打擊,在海外的佔領區也基本上被奪了回去,因此日本政府已經沒有了打下去的本錢,所以日本政府已經打算從海外全面撤軍,以保證本土的安全。

5月30日,日軍從朝鮮撤軍,30萬作戰部隊以及大量的從中國東北以及朝鮮掠奪來的文物物資被緊急搶運回國。幾乎是同一時間,日本從臺灣撤軍,20萬日軍以及臺灣軍從臺灣撤出,返回日本本土。此外。日本政府鑑於戰火日益逼近日本本土,日本法西斯政權的處境已朝不保夕了,因此日本天皇命令大本營立即加緊部署本土作戰的戰略安排,務必要將盟軍阻擊在日本海岸。

不過大本營方面現在也不敢保證本土作戰計劃一定可以成功,據日本大本營最樂觀的估計,鑑於同盟國今後將迅速地直接加重對日本本土及其在中南半島的軍事壓力,日本今後能夠有組織地進行戰爭的時間,大概只能3到5個月的時間為限,以後的作戰方式及戰爭指導,將不得不轉為游擊戰爭。日本政府以及日軍大本營已經預感到其末日的到來。現在所做的一切不過是困獸猶鬥罷了。

其實日本高層已經意識到,在太平洋上扭轉敗局已不可能,本土決戰勢在必行。大本營即於5月中旬在原《帝國陸海軍作戰計劃綱要》的基礎上,制定出了本土決戰計劃,即《“決”號作戰準備綱要》。

“決”號計劃的基本思想是:靈活運用日本本土的有利地形條件。“動員忠於皇國和具有大和魂精神的1億國民配合軍隊作戰”;以殘存的海、空軍進行特攻作戰,爭取把登陸敵軍消滅在海上;地面部隊集中在本土的重要地區。進行縱深部署,對登陸敵軍實施連續反擊,一舉決定戰爭勝負。

大本營認為,只要充分發揮1億國民的“特攻”進攻精神,樹立不勝而死的信念,採取拼刺刀的白刃格鬥戰法,就能令登陸敵軍不會有一兵一卒生還。從決戰需要出發,日本的作戰綱要將本土劃分為5個決戰區域,分別制定出“決”號作戰計劃,進行決戰準備。綱要規定,決戰準備從6月開始,分三個階段進行,在10月以後完成。日本判斷,美軍可能於1944年8月過後大舉對日本本土實施登陸作戰,決心屆時孤注一擲,在本土與美軍決戰。

為實施“本土決戰”計劃,日本軍國主義者不但從海外戰場抽調精銳部隊回國,而且還瘋狂地進行全國總動員,召集國內大部分退伍軍人,廣泛蒐羅“炮灰”。經過兩次“兵備動員”後,先後拼湊了40多個師團,約240萬兵力,使日本總兵力增至480萬人,其中約有350萬兵力準備用於本土決戰。同時,還組建了包括女學生在內的國民義勇戰鬥隊,準備全力以赴同盟軍作戰。

戰爭進行到這個程度,日本人已經徹底瘋狂了,日軍大本營已經認識到,如果沒有特別的進攻方式的話,那麼日本將不復存在,因此在戰略上的失敗他們希望在戰術上補回來,因此日軍大本營果斷滴準備大肆實施特攻精神。

所謂的特攻精神就是自殺式進攻,為此日本人還特意研製了大量的自殺式武器,除了前文交代過的櫻花機、菊花機等自殺式飛機以外。日軍還研製了大量的海上自殺式武器。其中最最出名的就是震洋特攻摩托艇和迴天魚雷。

與神風特攻隊的“一機一人一艦”特攻戰術一樣,迴天魚雷也是主要對付盟軍軍艦的。迴天魚雷是一種由人手直接操舵的魚雷,別稱有人間魚雷。之所以被稱之為“迴天”,即使因為日本軍國主義者希望利用這種慘無人道的毫無人性的武器之逆轉戰局。

迴天魚雷最大排水量:8。3噸,全長14。75m,直徑1m,推進系統為93式氧氣魚雷發動機,乘員1人,武裝1550kg**。

早期型的迴天魚雷設有乘員逃逸系統,被設定為可容許乘員在魚雷的最後攻擊加速段啟動之前自魚雷中彈出。然而,未有任何記錄顯示有乘員從成功自釋放後的魚雷中逃生並返回潛艇或其他載具。後期的迴天魚雷放棄了乘員逃逸系統的設定,一旦魚雷攻擊失敗,一個自毀系統可容許乘員手動自毀魚雷。完成的“迴天”直徑1米。魚雷內部可裝載乘員1名,乘員可由小型潛望鏡確認敵艦的位置與操縱魚雷,目的為增加對敵艦的命中率。“迴天”所裝載的**量比一般魚雷多3倍。迴天魚雷操縱困難,至終戰為止接受過迴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