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7月5日,一二九師政委由太行抵達冀南,提出了建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的方案。同月,冀魯豫邊區省委抽調大批幹部、黨員組成工作隊,到各地開展群眾工作和政權工作,改造與完善縣、區、村政權,使各級政權大部分為所掌握,為成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做了必要準備。 8月14日,在南宮召開冀南各縣代表會議。經幾天民主討論協商,決定撤銷冀南軍政委員會籌委會,成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會議選舉楊秀峰為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主任,宋任窮為副主任。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下轄5個專署,計51個縣。
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成立後,及黨中央立即向徐向前、、宋任窮和冀魯豫邊區省委發出關於冀南新政府成立後的工作指示,要求新政府“在區內釋出各種公告、法律、命令,提高威信,以完全新的姿態在人民面前出現”。
根據上述指示;省委和主任公署抓緊付諸實施,公佈符合冀南人民意願的八大施政綱領。主要內容是:動員一切人力、物力,廣泛開展游擊戰爭;鞏固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全體同胞,建立堅強的根據地,抗戰到底;建立民主廉潔的縣抗日政府,嚴懲貪官汙吏;整頓各縣金融,發展農村經濟,提倡土貨生產;廢除苛捐雜稅,實行合理稅收;優待抗日軍人家屬;在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改善民生的原則下,安定民生,發揮人民抗戰積極性;實施抗日教育,普遍發動群眾,組織戰委會和工農婦學商各抗日團體及自衛隊;肅清漢奸敵探,實行抗日戒嚴。“我們實行這八大施政方針有四個基本特點:一是堅決抗日,二是擁護,三是實施民主,四是改善民生。”宋任窮同志曾分析道。
說起這個冀南行政公署大家也許沒有多少映像,但是要是說起“狼牙山五壯士”大家就不會陌生了,其實狼牙山五壯士就是冀南行政公署下轄的部隊即晉察冀軍區一分割槽一團七連六班,班長就是全國聞名的馬寶玉。 1941年9月25日,日軍3500人瘋狂進攻河北易縣八路軍部隊,為了掩護主力轉移到外線作戰,並使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晉察冀軍區一分割槽一團七連六班在班長馬寶玉的率領下,主動把敵人吸引到狼牙山的懸崖絕壁,據險抵抗,子彈打光了,就用石頭砸,最後毅然砸槍跳崖,3人壯烈犧牲,2人負傷倖存。
狼牙山五壯士就是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管轄下的部隊,在冀南行政公署成立後,冀南平原游擊戰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全區呈現出生氣勃勃的抗戰局面。廣大人民群眾為了驅逐日寇保衛家鄉,掀起了參加八路軍的熱潮。出現了許多“父送子、妻送郎,參軍打東洋”的動人場面。使我軍飛速發展。加之收編的各類武裝,這時我們的部隊不是成倍、而是十幾倍、幾十倍地增長。
這樣,部隊的吃飯問題就提上日程。所以,行署成立後迅速制定了財政、工商、貿易、稅收以及減輕群眾負擔的一些規章制度,並逐漸形成了一整套政策。第一是制定了“棉花運銷救國捐和不資敵貨出境稅暫行辦法”,依法收稅。第二是納公糧。不搞平均攤派,實行合理負擔。制定了“冀南公平負擔暫行辦法”。按土地多少劃分等級,實行累進稅辦法。有一個起徵點,然後土地越多,徵收也越多。地主階級多負擔一些,貧窮農民少負擔些。多者多納,少者少納,大家都負擔點,這樣比較合理。第三是開設銀行。1939年10月冀南公署辦了個冀南銀行,發行貨幣叫冀南票,在太行、太嶽和冀魯豫地區都通用。冀南地區比較富些,人口也比太行、太嶽多,太行、太嶽的物資、兵員要由冀南供給和補充一部分。在短短時間內,伴隨著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平原抗日根據地也初具規模。究其原因,首先是黨中央、北方局及一二九師的正確領導。其次,冀南地方黨有相當基礎,冀南人民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第三、正確貫徹執行了統一戰線政策。爭取和團結了一切願意抗日的階級、階層的各界知名愛國人士,爭取收編了一些各類武裝,壯大了我軍力量,推動了各項工作迅猛發展。第四、時機有利。當時日軍正集中進攻徐州、武漢,後方兵力不足,許多縣城及廣大農村為我軍控制,為開展各項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標誌著冀南大地上第一個抗日人民政府正式建立,以此為標誌,以南宮為中心,西起平漢鐵路,東抵津浦鐵路,北至滄石公路,南跨漳河51個縣、3萬多平方公里的冀魯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正式形成。
但是截至到1939年,冀南行政公署所起的作用已經很大了,但是由於韓雲華所部的一切行動都屬於八路軍的高階機密,所以冀南行政公署直到現在也只是知道一個模糊的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