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2 / 4)

道,“當然除非有人將此法流傳出去……”

“府君放心,老夫定會嚴抓此事,絕不讓此法流入民間。”段勰義正詞嚴地拱手保證道。

“本府當然相信世伯的手段。”蔡吉露出職業化的笑容衝著段勰微微頷首,跟著又繼續說道,“其實與其讓鹽商賠錢熬鹽,不如由官府統一曬鹽熬鹽,再分售於鹽商。說起來本府這可是在為鹽商們著想啊。”

段勰見蔡吉一邊說要關閉民營鹽場一邊卻又說她這是在為,不禁暗自感嘆這小蔡府君可比老蔡府君臉皮要厚得多。於是他便跟著問道,“那屆時購鹽者必定蜂擁而至,不知府君如何決斷?”

“自然是價高者得。”蔡吉說著又補充了一句道,“不過,本府可不要真金白銀。本府要的是糧食。”

“糧食?”段勰皺眉問道。

“沒錯。就是糧食。本府不管那些商賈用什麼辦法搞到糧食。反正有糧者方能從東萊換取食鹽。倘若爾等真的沒糧,也可招募流民來東萊屯田換取鹽引。”蔡吉這一招乃是學自後世明朝的“鹽屯”。明代運糧入邊耗費浩繁,所以,創商屯來濟軍事之不足,此制明人謂之“開中”。最初是為政府召商輸糧而與之鹽,後各行省邊境亦多召商中鹽以為軍儲、鹽法、邊計相輔而行。當時山西商人正是敏銳地捕捉到了這條政策的商機,從河南、山東以及江南地區將糧食運往北部邊鎮,以換得“鹽引”,再折身輾轉兩淮、河東、四川等地出產食鹽的地方憑“鹽引”購買食鹽,最後到全國其他地方出售食鹽獲利,從而造就了後世赫赫有名的“晉商”。只不過蔡吉現下只提供食鹽,不解決購糧問題,其目的旨在讓那些鹽商來幫東萊屯田。

段勰是老官僚對這等把戲自然是一想就通。也正因為如此,他這會兒看蔡吉的目光也變得頗為複雜起來。倘若蔡吉剛才提供曬鹽之法,段勰還能將此事歸咎為這女娃兒在洛陽道聽途說了不少稀奇事。那此刻“鹽屯”之法就不是見多識廣可以解釋的。若說蔡吉是神童,自小飽讀詩書,這才懂得如此多的事,那蔡家得藏有多少書卷才行?其父蔡伯起又為何不懂這些事?若說蔡吉曾得高人指點,那這高人又是誰?又為何會去指點一個女娃兒?更為重要的是若真有這麼一個能人他怎麼就沒出仕?而眼前這女娃兒真是蔡伯起的女兒嗎?

看著蔡吉一身男裝自信地立於自己面前,再看看蔡吉身後李達等一干侍衛崇敬的眼神,心中滿是疑惑的段勰最終想通了一件事。眼前這女娃兒是不是蔡伯起的女兒已不再重要。她師傅是誰也不再重要。

她之所以是小蔡府君,是因為她是蔡吉!

第一卷 風起蓬萊 第六十九節 財神到

對於蔡吉來說無論是試點“鹽屯”也好,實施糧本位也罷,乃至招納賽魯班等工匠常駐黃縣,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將東萊打造成為東漢第一自由港。所謂的自由港就是指全部或絕大多數商品可以免稅進出的港口,因此它又被稱為自由口岸、自由貿易區或對外貿易區。但不論稱呼如何,後世各國設立自由港的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擴大對外貿易。且歷史上不少有名的自由港起初皆地貧人稀,正是靠著其在海上的優越地理位置稱為自由港之後,這才一步步興旺發達起來,如香港、新加坡、檳榔嶼、吉布提等。

而東萊所處的青州出了名的四戰之地,光是在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青州就曾15次易主,先後歸於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北魏。其間,也數次歸屬於東晉和南朝劉宋。每一次易主,都是血流成河,倖存者寥寥無幾。而且東萊本身多山地少耕地,又是典型的窮山惡水。倘若按中國傳統的農業文明思維來經營東萊的話,怕是到了三國歸晉,東萊也不見得能變成魚米之鄉。要知道哪怕是在太平盛世,青州照樣是天災多發地,一個不慎就會鬧出民變來。赫赫有名的水泊梁山就發生在這一地區。但若是以後世海洋—商業文明的思維方式來看待東萊的話,那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東萊在地理上處於渤海與黃海交界口,是連線渤海商圈與黃海、東海航線的必經之路。光靠這一點就足以使其成為後世海上冒險家眼中的優質良港。

因此在蔡吉看來自由港的定位十分適合眼下東萊的實際情況。當然以東漢末年的環境來說,完全自由港是難以實現的,故蔡吉瞄準的是有限自由港。即指定少數商品,如食鹽、鐵器徵收關稅,其他商品可享受免稅待遇。當然實現這一切的前提還得看這一次段融招商引資能否成功。好在段融也沒讓蔡吉等上太久。

興平元年冬月初七,段融帶著一干富商回到了黃縣。蔡吉得知訊息後即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