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言惑眾。”田豐更是嚴詞要求袁紹誅殺耿包以儆效尤。
怎奈何,相比沮授、田豐的激烈反對。在場的絕大多數文臣武將都選擇了附議耿包的進言。袁尚更是取出了早已準備多時的《勸進賦》,與逢紀、審配等心腹一同遊說袁紹“順應天命,去漢代之”。甚至於作為袁譚一派的郭圖等人也出乎意料地加入了勸進的隊伍之中。手持玉璽的袁紹雖被眾僚屬的一片歌功頌德奉承得恨不得立馬就黃袍加身,但有些戲碼終究還是要做足的。於是乎,袁紹當場就呵斥了一番耿包與袁尚等人,並當眾收起了那枚“從天而降”的玉璽。
然而稍微有點眼力見的人都看得出袁紹此舉只是在以退為進而已。畢竟他並沒有治耿包與袁尚等人的罪,更沒有像田豐說的那樣殺耿包明志,或是當眾宣稱要將玉璽送交許都。有了袁紹如此表態,其麾下的僚屬自然是更加不遺餘力地為其稱帝造勢。而沮授、田豐等反對者的呼聲則如泥牛入海悄無聲息。
眼瞅著勸自己稱帝的呼聲越來越高,袁紹終於在“半推半就”之下,於當年冬十月初,在鄴城升壇受璽綬,即皇帝位,燎祭天地、嶽瀆,定國號為“陳”,改元“永定”,大赦天下。其實依照鄴城所在位置,袁紹本該定國號為“魏”才對。不過其麾下的謀士指出,周武王滅商朝以後,為存先世之後,封舜的後代媯滿於陳。而媯滿的十三世孫陳大夫轅濤塗正是袁姓的始祖,也是汝南袁氏的始祖。袁紹為了彰顯自己是舜帝的後裔,出身高於劉漢,便以媯滿的封地“陳”為國號。
袁紹在登基稱帝的同時,倒也沒忘大肆封賞自己的親眷僚屬。三個兒子之中,袁譚被封為平原王,袁熙被封為廣陽王,袁尚被封為中山王。就連一直沒有公開露面的袁術,也被封做了安國王。至於逢紀、審配、文丑、顏良等等勸進的有功之臣也各按資歷封了三公九卿、大將軍。而於吉作為化外仙人自然是不能接受世俗官職,因此袁紹便授予其國師的封號,並命其常伴左右出謀劃策。
于吉能以國師的身份充當國相之職,在大多數人眼裡雖有些意外。不過深知“天降玉璽”內幕的人都知曉于吉才是袁紹稱帝的首推功臣。話說,袁紹在得到玉璽之初,曾有心讓耿包出面勸進試探一下部下們的態度。卻被聞訊的袁尚出面阻止了。袁尚提醒父親袁紹說,歷來開國的帝王登基都會有祥瑞出現。袁紹要想服眾自
然也得有“受命於天”的證據才行。而仙師于吉正是能為他找來證據之人。袁紹一聽覺得兒子說得很有道理,加之之前于吉曾在易京城下上演過“山崩地裂”之術。於是袁紹便將造勢之事託付給了于吉來進行。
于吉授命之後也沒有讓袁紹失望。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裡,就先後為袁紹“求”來了,異石事件、黑龍事件以及天降玉璽事件。依照于吉的說法,前兩樁是袁紹感動上天后,上天下的旨意。至於“天降玉璽”則是他所施的一種法術。當然于吉所謂的“法術”,其實只是些障眼的魔術而已。可在不懂機關的人眼中卻像是傳說中的魔法一般令人炫目,從而達到了袁紹想要的效果。
不過值得玩味的是,袁紹此番並沒有單單隻封賞有功之臣。對於一些反對他稱帝的名士,袁紹顯得出乎意料的大方。像是沮授與田豐雖從始至終都竭力反對袁紹稱帝,可袁紹還是極其鄭重地授予沮授司空一職,並任命田豐為太常。
然而在袁紹登基那天,田豐卻依舊沒給袁紹面子,以抱病為由拒不出席儀式。而沮授雖鐵青著臉參加了登基大典,但在大典結束後,他卻將自己的家產分給了沮氏族人,並兀自感嘆,“勢存則威無不加,勢亡則不保一身,哀哉”
田豐的不合作態度以及沮授那不祥的預言,事後都傳到了袁紹的耳朵裡。袁紹雖惱二人不識時務,但眼下的他剛剛登基不久,為了彰顯自己作為帝王的大度,暫時也就沒治二人的罪。此外站在袁紹目前的立場上來說,登基稱帝只是完成了一個形式而已。真正要開創秦皇漢武之基業,還需一城一池地攻城掠地才行。因此在稱帝后的第三日,袁紹便讓謀士陳琳執筆寫下檄文,向天下宣佈,其已挑選精兵十萬,良馬萬匹,即將南下攻打許都。
袁紹稱帝的訊息連同陳琳的檄文一經傳到許都,漢庭上下頓時為之震動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特別是好不容易坐穩了一年多龍椅的劉協,在得知袁紹即將南下以陳代漢後,氣急之下竟當堂拍案而起大聲怒斥,“先是袁術再是袁紹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竟如此報答聖恩。”
由於此時的曹操還自徐州回許都的半途之中,因此面對袁紹的咄咄逼人架勢,以及年輕天子的震怒,大多數臣子都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