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3 / 4)

得無所適從。綏靖的氣氛更是瀰漫了整個朝堂。卻見大匠孔融就率先出列向劉協勸解道,“陛下息怒。袁氏兄弟早有不臣之心,如今只是圖窮匕見而已。不過袁紹之勢遠大於袁術。故臣以為陛下還是應該先避其鋒芒再圖對策。”

孔融雖沒有言明,可他所謂的“避其鋒芒”,不外乎就是將天子的御駕遷離許都。而這一招對於漢室公卿來說早已是習以為常,因此

不少人都在底下頷首附和。畢竟漢庭可沒少被李傕等西北軍閥趕鴨子流浪。而眼下的袁紹實力遠甚於當初的李傕等人,漢帝又有什麼理由不拔腿跑路?

不過作為作為曹操在朝堂上的代理人,荀彧可不能讓到手的漢室大旗就這麼飛走。但見他長袖一甩,出列向孔融針鋒相對道,“何為避其鋒芒?袁紹越僭稱帝,矛頭直指漢室江山。故此袁紹南下並非尋常的諸侯之爭,而是大漢與逆賊間的國戰陛下身為天子若值此生死存亡之際心生退卻之意,天下諸侯將如何看待朝廷?如何看待陛下?”

劉協正值血氣方剛的年紀被荀彧如此一激,再聯想到自己幼年時被李傕等人驅趕得居無定所的日子,不禁拔劍大喝道,“荀卿家說得是朕這次絕不離開許都若有人退縮求和,有如此案”

言罷劉協揮劍斬斷了案牘一角看,同時也斬斷了孔融等人想要遷都的意見。既然天子不肯遷都,那在場的文武大臣只得另謀打算。而所謂的另謀打算不外乎是向外求援。這不,孔融這頭才退下,國舅董承便跟著又出列進言道,“陛下既有心堅守許都,應立即下旨徵召各路諸侯來許都保駕。恕臣直言以曹司空的兵力尚不足以抵擋袁逆大軍。”

董承的進言再一次博得了在場公卿大臣的們的附和。畢竟曹操與袁紹間的實力差距那是眾人有目共睹的。更何況有傳言說袁紹身邊有一個擅長施法請神的活神仙。此人之前還曾做法請來黃帝顯靈助袁紹攻破易京城。面對這樣一個棘手的對手,漢庭不向外求助才怪。

荀彧眼見董承欲借袁紹南下為由引其他諸侯入許都,不由暗自蹙起了眉頭。雖然荀彧也承認曹操的實力不及袁紹,但招其他諸侯來許都也並不見得就能提高漢室的實力。須知當初袁紹糾集各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時都有人各懷鬼胎。而今各路諸侯皆已各自割據為陣,如何會為保漢室同心協力。怕是到時候一紙聖旨下去,招來的不是盟友,而是一群虎狼。

且就在荀彧打算再次駁斥董承之時,不曾想站在他對面的大夫吳碩竟搶先一步出列否決道,“陛下三思。而今袁紹只是虛張聲勢,並沒有率軍南下。臣以為軍務之事還是應該等曹司空回許都之後再做定奪。”

荀彧和董承都沒想到吳碩在這當口會替曹操說話,不約而同地都向其投去了驚訝的目光。可吳碩卻顯得十分坦然,在他看來保住漢室是一切的前提。所以他又跟著向劉協進言道,“陛下當務之急,應發出檄文與袁逆針鋒相對。從而鼓舞三軍士氣,讓天下人知曉漢室才是受命於天的正統。”

“吳卿言之有理。”劉協心悅誠服地點了點頭接受了吳碩的意見,繼而又環視了一番朝堂詢問道,

“那位卿家願書此文?”

“臣願一試。”孔融出列請命道。

劉協雖對孔融剛才意圖遷都的態度有所不滿,但對孔融的文筆還是十分佩服的。於是便欣然頷首道,“有勞孔卿也。”

這一頭劉協方在朝堂上統一意見,那一邊正在班師回朝路上的曹操也收到了來自袁紹的檄文。雖說這一次曹操收到檄文時並沒有頭痛,也沒有臥床不起。不過當他在帥帳之中讀完全文之後,還是忍不住對陳琳的文采大加讚賞。

只可惜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曹操這樣身處險境,還是不是地要文青一把。在場的眾文臣武將在聽罷袁紹送來的檄文之後,絕大多數人都面沉若水。而新近投靠曹操的下邳名士周逵,更是懷揣著惴惴不安的心情向曹操進言道,“司空,袁紹地廣兵強,有田豐、許攸這樣的智士為他出謀劃策,審配、逢紀這樣的忠臣為他辦事,顏良、文這樣的勇將為他統領軍隊。如此強敵怕是難以應付啊。”

周逵的話語雖有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之嫌。包括曹操在內的在場每一個人都無法反駁他的論調。畢竟兩方實力上的差距是明擺在那裡的。不過正當現場的氣氛逐漸凝重頹然之時,坐在曹操身旁的謀主荀攸,卻面色如常地向曹操拱手進言道,“主公與諸君莫要憂心。依攸看來袁紹此人不足畏懼。”

曹操聽荀攸如此一說,眼中頓時閃過了一絲光芒,繼而故作不解地問道,“公達何出此言?”

荀攸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