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回憶與猜想
回憶與猜想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
——引自司馬遷《史記·匈奴列傳》
1
淳維做夢也沒想到,美豔絕倫、當世無匹的妺喜能夠成為自己的女人。率眾遷徙到塞外之後的許多年,儘管妺喜給他生養了兩個女兒,並且時常與他同榻共眠,一起進餐,商議部族大事、聚眾圍獵。在很多晚上,驀然想起,淳維的思緒仍舊有些恍惚——這簡直是一種奇遇,一種巧合,一種冥冥之中的上天安排。很多年前,在遙遠的故地——父親姒履癸、夏朝最後之王的治下:植被繁茂,土地肥沃的中原斟尋(今河南鞏縣)——父親姒履癸、大禹子孫、夏王桀天生神力,智謀過人。一人可鬥殺一頭野牛,綁縛兇悍猛虎,雙手一拉,便可拉斷鐵索。登位之初,姒履癸也想建功立業,勵精圖治,成一代明君。先是從胤甲時期的國都西河(今山西西南部,因黃河在其西,故名西河)重新遷回斟尋。爾後出兵西討早已反叛多年的有施氏(駐地在今山東滕縣)。姒履癸雄壯的大軍對於弱小的有施氏,簡直是泰山壓頂,洪水蟻穴。有施氏國王慌了,先是派人向姒履癸表示臣服,並送去了大批的財物、美女和青壯奴隸。
姒履癸見到這些令人頓生王者氣概和成就感的奴隸和財物,心頭微微顫動了一下,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甚至得意的笑容。但姒履癸知道:率軍出師時,他的口號和決心是勢要滅掉有施氏,殺雞駭猴,以此震懾四方,鞏固大夏“左河濟,右太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史記·孫吳列傳》),即東到黃河下游和濟水流域,南到伊水流域(今河南西部),西到華山(今陝西東南部),北到羊陽(今山西晉城一帶)的大夏疆土,更有效地打擊那些企圖與大夏作對的部落、方國和諸侯們——對有施氏的請求,姒履癸猶豫了一下,但臉色很快又恢復了怒氣衝衝的王者神色。這一瞬間不易覺察的變化,原本只是姒履癸一個人明瞭,但可惜的是,姒履癸這一剎那間的心思和情緒,被太史終古(掌記事兼天象、曆法的官職)和大夫關龍逄捕捉到了——終古先是搖搖頭,再看看關龍逄,關龍逄也搖搖頭。
這時,隨軍出征的淳維就站在父親夏桀——姒履癸身邊,終古和關龍逄的表現讓他莫名其妙,但又覺得其中一定深含奧妙。果然,有施氏使者誠恐退出後,姒履癸下令大軍就地紮營,稍作休整之後,再攻伐有施氏。姒履癸話音剛落,只聽得一聲吟哦,一個髮鬚皆白、身長九尺、面如紅棗的人走到姒履癸的坐榻前,聲音沙啞地說道:“大王且慢,臣以為,用兵應當儘速,乘勢而進,今大軍新到,士氣渾然,宜驅兵直往,一舉殲滅有施氏。倘若拖延日久,軍心必懶,攻伐不利。請大王定奪。”
淳維一看,此人便是剛才和關龍逄相視搖頭的太史終古。終古出列說話的時候,姒履癸正要起身離座,回後帳休息。聽終古這樣一說,臉上閃過一絲不悅——淳維看到了,似乎也明白了父親的心思。姒履癸說:“今我大軍自斟尋一路賓士,數天之間,行地千里,宜養精蓄銳,再做決戰。”終古聞聽,再次躬身對夏桀道:“大王在上,臣以為,有施氏請降獻財,無非緩兵之計,妄圖苟且立命。大王若稍作遲疑,便中其圈套。今我大軍千里而來,不戰而退,勢必引諸侯及方國、部落輕蔑和恥笑。”
姒履癸聽了,哈哈大笑一聲,站起身來,睜著兩隻的銅鈴一樣的眼睛,俯看著終古道:“太史莫非說本王寡斷誤國耶?”終古見姒履癸發怒,把頭壓得更低,再次沙啞道:“臣下不敢。”姒履癸道:“如此,便依此為計。大軍稍作休整之後,再快馬鐵刃,殺戮有施氏不遲!”說完,便轉身大踏步地向後帳走去。終古見狀,只好直了身子,跟著陸續散去的眾臣,走出了姒履癸的行軍大帳。
淳維站在原地,看著眾人離開,心思恍惚,耳邊不斷響著姒履癸和終古的對話,一個王,一個臣,各有各的道理,也各有各的理由——淳維隱約覺得終古的意見是正確的,對於一支遠征的軍隊來說,速度是決定勝負和士氣的關鍵要素之一……但父親的主張似乎也沒錯,大軍新到,連日行進,兵士和奴隸們一定睏乏不堪,稍事休整,也利於作戰。想到這裡,淳維長長出了一口氣,抬眼看了看早已沒人的大帳,下意識地邁開步子,向帳外走去——這一天的天空一如既往地藍,高邁得讓人有些暈眩。不徐不疾的風掠著萬千植被,從空中到空中,像是一場無休止的搬運和旅行。淳維回到自己的營帳,還沒坐下,就聽得門外傳來一陣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