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部分(2 / 4)

小說:三棲特種兵 作者:九米

愛神,只是一個方面,而且是和日常生活缺乏具體聯絡的一面;知道你對基督教了解的太少了吧?”

麥軻把個滿清教授級的大知識分子,而且是專家級的高官說得臉色一陣陣發紅。

不過他也真是有求知之心,抓住關鍵問題問,“愛神是缺少生活聯絡,這是怎麼回事?”

麥軻給他詳細解釋了基督教信仰中關於愛神和愛人的關係。

聖經明確教導和要求,神是看不見的,愛神就是要愛看的見的人,在教會里愛弟兄姊妹,像耶穌那樣愛世人,甚至捨去生命。

同時這個愛,就是和耶穌示範的愛一樣,在罪人不值得愛的時候去愛,愛到極致,而不是為了得到什麼,淺嘗輒止。

麥軻最後強調,這樣愛的原則,愛的物件,愛的程度,愛的標準,都不是停留在想一想就得。

而是充滿每天的生活,作為生命的自然流露。

而不是向孔孟之道一樣,許多時候只停留在思想層面,只要熟悉原則就非常高興了。

一直側耳傾聽的老曾聽到這話,不禁哈哈大笑。

“麥軻,看來你也是誤解大成先師的“學而時習乎,不亦樂乎”這句話了!”

“不是不斷地複習學過的東西,就讓人很快樂嗎?”麥軻疑惑地回答。

他清楚地記得教他的老師就是這樣講的。

“當然不是!那個“習”不是複習,甚至不是學習,而是實習或者操作的意思!學到的東西當然只有做起來才讓人欣喜快樂;否則總是重複那些學習過的東西,腦袋不疼死就不錯了,哪裡來的樂!”

老曾這時才算調整好情緒,“我覺得,在聯絡生活實際方面,孔孟之道比基督教也不差呀,喔呵呵呵!”

好,這個算你正確。

麥軻暗襯,也對自己的中國文化修養不足略感歉疚。

不過,光有實踐聯絡,而沒有關鍵問題上的正確認識和行動,依然於事無補!

。(未完待續。。)

第1367章 儒字核心人需(大改)

別看曾國藩走的是和所有士人一樣的路,學而優則士,他還真是有些與眾不同。

雖然他作到了正一品大員,已經位極人臣,卻一直沒有止息要把學到的孔孟之道實行起來的想法。

他可不指望他的那些滿清同僚。即使漢人同僚,也多是附從之輩,想的最多的是不要冒犯那些滿清宗室皇族。

而那些人對孔孟之道,雖然口裡還是很重視,心裡卻不在意,用途上只是當作升官的敲門磚,一旦門開了,就扔到了一邊。

曾國藩一如既往地重視,所以,當他和麥軻討論到那個“習”的問題時,就把他這個多年的夢想給重新點燃。

同時,這也讓他有意無意之間,立定了繼續和天國對立到底的決心。

看到他又陷入沉吟,麥軻繼續剛才的比較和結論,“滌生,你現在是否同意了基督教的基本主張是愛人,而孔孟之道的實質是忠君,而不是你開始說的仁者愛人?”

“我對基督教的理解現在改變了,同意你說的,基督教是有“愛人”這個要求,但是,有要求不見得能做到呀。我可是沒少聽人說,基督教對和自己信仰不同的人,懲罰起來可特別不客氣。”

“你說的不錯,是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不過我們可以把這個實行層面的東西先放在一邊,首先知道二者的基本主張是什麼。然後再論解決的方法。”

“這樣的話,我覺得我可以同意你剛才說的,二者是有不同。”

老曾沒有在這個層面糾纏,贊同了麥柯的說法。

接著,曾國藩又問:“那麼,基督教怎樣做到‘愛人’的?”

麥柯一看進入了自己預定的模式,笑道:“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滌生,我先問你一個更根本的問題,你是贊同人之初,是性本善呢,還是贊同人之初,性本惡?”

“哈哈!這個問題還真沒有確切的答案。”

大概這也是曾國藩的擅長領域,他沒有遲疑,立刻答道:“我同意《三字經》教育幼兒的人之初,性本善,也同意性相近,習相遠,需要教育和良好的影響小孩才能學好;同時我對荀子說的人之初,性本惡也不是很反對,而且似乎越來越是這樣。”

“我覺得哈,滌生,你可能沒有注意到人性本善的一個矛盾。如果人性本來是好的,就不需要後來教導才變好;而且如果大家都好的話,那個惡的環境也沒處可來,也不用換地方,挑環境的瞎折騰!而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