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知道的就是中原這麼一點地方,卻不知道這麼多年過去了,華夏之地早就不再是僅僅侷限表示函子中原,北方到了大漠,都有華夏人的足跡,東邊已經到了大海之濱。南邊就更難想象了,要不是張良這幾年遊歷過,還真難相信我們先祖的足跡之遠,遠到讓人難以想象的程度。
“楚國在商代武丁初征之際被稱為蠻夷,不當成華夏之地。經過了商代數百年,周代八百年,歷時千多年楚國之地早就和華夏沒有什麼不同,而聖賢依然固守著傳統,單純地認為楚國是蠻夷之地,連會盟的資格都沒有。說來慚愧,當日張良讀史到此,還大聲叫好,現在想來實是汗顏無地。
“楚國號稱五千裡之國,南有五嶺,北有江淮,土地肥沃,物產豐饒,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強國。不要以為楚國就是南邊的極限,在楚國以南依然有廣大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的有土著,也有我們華夏人,他們說的話和我們一樣,都是炎黃子孫。
“依張良所見,他們到這片土地上生根大概是在商周相交之際,已經上千年了。而我們的聖人,孔子孟子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只知道吹噓他們的空談。”
嶺南有現在的福建。兩廣,還有越南這些地方,周衝對歷史很瞭解,一點也不驚奇。讓周衝驚奇的是,張良是如此地感慨,對聖人是好感少而不屑多。仔細一想,張良說的很有道理,歷史已經大變樣了,中國人的足跡早就從中原蔓延到嶺南之地去了,而聖人流傳的書本沒有變。讀書人依照不變的聖賢之言去思考問題,還有正確的道理嗎?
聖賢之言對古人的束縛實在是太可怕了,就是張良這樣非常傑出之士也是在遊歷之後,眼界開闊之後才認識到聖賢的不足,書本的不足,發出這番感慨,實在是難能可貴。
周衝點頭贊同。道:“聖賢嘛,並不是全能的聖人,也有他們地侷限,他就就侷限於他們的生活年代。他們在那個年代說的話,做的事,在現今未必就適用。也許,聖有說的‘與世推移而為功’才是真正的聖賢之語,並沒有什麼事情是一成不變的,只有把握住了時代地脈絡。才能建功立業。”
不過是一句平常的感慨,沒想到張良卻是擊掌贊好,道:“周兄這話說得好,可是說到我心裡去了。以前。我受聖人影響,一味地認為所謂的帝王之術就是在於說教,現在我算是明白了,真正的聖王之道就是一統天下,華夏人所到之處統一在一起,這才是減少戰亂的根本之道。說教聽起來很有道理,用起來卻處處碰壁,列國爭戰,說客橫行,結果卻是越說越亂。用武力一統天下雖然殘酷些,但陣痛之後一切都會好起來。”
周衝不得不從心裡感慨張良真是個可造之才,以前對秦王統一天下極力反對。才過了幾年就如此贊同,要不是周衝親耳他說起,還難以相信,笑道:“子房之言大獲吾心也!”
張良拍拍腦門,這才發覺大發感慨把問題扯遠了,笑道:“周兄,小弟之意是秦王不僅僅是要滅掉楚國,一統華夏根本之地,就是百越之地也要統一起來,那裡畢竟是我們華夏人足跡所至,不能成為境外之地。只有這樣,這才是真正的統一!”
不要說是在古代,就是現代都有好多人以為秦始皇發動的統一戰爭僅僅是侷限於中原之地,僅僅是滅了六國而已。要是如此認為,那就是大錯而特錯了,秦始皇進行的統一戰爭非常徹底,在滅了六國之後,秦軍稍事休整,五十萬大軍越過嶺南,直下百越之地,歷經數年征戰,打敗了當地的土著,把現在地福建兩廣越南北部納入版圖,也就是張良說的華夏人足跡所至之處全部統一在一起,實現了真正的大一統。
秦始皇的統一戰爭給讀書人罵得一無是處,遠征嶺南更是給斥為暴虐,而那些讀書人卻生活在始皇大帝開創地格局中而不自知,歷史的笑柄!
張良這話超越時代,周衝很是驚訝,也許只有他這樣傑出之士才能發此高論,擊掌讚道:“子房所言極是有理,若王上不統一嶺南則已,若王上統一嶺南,子房首倡其議,第一功非子房莫屬。”
“周兄過獎了,張良不過是做一個華夏人該做的事情!”張良謙遜地搖搖手。
周衝笑著詮釋道:“應該說子房做的是一個心繫華夏未來的華夏好兒女該做的事!”
張良點頭道:“這話,我愛聽!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應該為華夏盡點職責!子房此次來見周兄,是想請周兄促成此事,讓秦王在滅了楚國之後,派軍南下,征服嶺南之地。”
在歷史上,秦始皇下令遠征嶺南,可是頂住了很大的壓力,正如張良所言,在當時人的眼裡,天下就是七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