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部分(2 / 4)

信報船五十二隻、八位火炮的二等信報船八十隻、一萬五千料(900噸級)以上的重型軍輸船五十四隻,其餘如四位火炮的小型信報船、福船、廣船、鳥船、沙船及槳帆船、槳划船並走舸、快蟹、長龍等舢板數目數以百計

華夏水師尚在接受命令改編,北方清軍便搶先一步行動起來。二月十六日,山東巡撫雅努親自至黃縣役使登萊百姓沿海設定烽火臺;二月十七日,直隸巡撫貝和諾也行文天津、滄州等地知府,勒令工期興建烽燧;由此清廷環繞整個渤海灣的預警機制開始建立。

康熙四十二年二月二十六日,清登州水師又以四十條漁船搭載二百多水師官兵成功登上南北長山島,接著又從並不存在的夏軍手上成功收復相鄰的廟島、大黑山島等一系列島嶼,初步控制了廟島水道和長山水道。

三月初七,在南北長山島初步建立起烽火瞭望臺和屯兵點的山東清軍繼續北上奪島。結果在付出了“重大”代價之後,成功奪回了空無一人的砣磯島及附屬一些小島,基本建立起對南砣磯水道、高山水道、北砣磯水道的預警。

等到三月十五日,例行巡航的兩艘夏軍信報船駛入渤海海峽的時候,卻詫異的發現,從北城隍島開始,渤海口諸島次第燃起烽火,並且烽火以夏軍瞠目結舌的速度向遼東、山東半島一路擴散,直達夏軍水師官兵視力所不及的遠方。

“清軍這是搞什麼鬼?”兩名夏軍通報船指揮官用訊號旗聊了一會還是不明所以。“走,回去向上官報告,清軍怕是有大的動作了”

清軍的確有大的動作了,三月初十,一千外火器營、一千八旗新軍並三千新營制綠營攜武成永固大炮十位並輕型神威將軍炮三十位自京津地區出發,一路東行,僅耗時七天便穿過在他們眼裡最危險的遼西走廊抵達盛京。

稍後這股清軍休整三日,於三月二十五日越過鴨綠江進入北朝鮮。

此時北朝鮮僅保有極其貧瘠的咸鏡、平安兩道及黃海道、江原道的一部分,戶籍不足三十萬,兵力不足三萬,只是靠著南朝鮮方面對徹底滅亡北朝鮮會迫使清廷大舉介入的擔心及五千駐平壤清軍對南朝鮮軍的現實威懾才勉強維持下來。好在,佔有四道、戶籍百萬、擁軍五萬的南朝鮮方面也有隱憂,出於對華夏方面強迫朝鮮履行約定、渡讓朝鮮王位的擔心,南朝鮮方面其實也不願意立刻統一了朝鮮,從而為華夏平白做了嫁衣。

正當南朝鮮內部親夏一派與反夏力量還在篤悠悠的重複著過去慣常的黨爭,清軍已經拉開了反擊的序幕。三月三十日,率軍入朝的八旗新軍左翼都統一等公坡爾盆統一指揮新舊八旗及綠營兵八千在平壤誓師、隨後越過大同江,途徑黃州後直撲要津麒麟道。與此同時,為了迷惑在南浦的夏軍,清軍還假意互市,結果夏軍守將還在考慮為數十車遼東巨木搭建倉庫之際,清軍前鋒馬隊以及奪取了麒麟道。

清軍旋即捨棄海州不攻,先奪了禮成江畔的金川郡城,隨即直逼重鎮開城

502。再戰朝鮮(2)

對於前方突如其來的警訊,漢陽(漢城)方面雖然緊張但卻驚而不懼,這是因為,現今的南朝鮮已經不是昔日那個對外屢戰屢敗的黯柔國家了。這些年南朝鮮花費了大量金錢強軍,靠著華夏的軍售和軍事顧問的指點,已經初步建立起一支職業化的常備軍。雖然因為火器部隊需要平時大量訓練、開銷極大而總體比例不足全軍的五成,遠不能跟夏軍甚至清軍的八旗新軍相比,但至少面對清軍有了一戰之力。

正是基於這份底氣,南朝鮮方面立刻調動兵馬,決心在開城腳下與清軍決戰。

戰前,南朝鮮軍的主力除六千江原道守軍外都集中在京畿道、黃海道一線。其中六千人在黃海道載寧、信川、安嶽三郡與八千北朝鮮軍隔載寧江對峙之中;一萬人守備漢陽城;其餘二萬八千人分佈在開京、廣州、揚州、坡州、驪州、清州、公州、晉州等地。由於散佈地域過於廣闊,所以一時難以集中。

為此漢陽方面先調五千漢陽守軍及廣州、揚州、坡州、驪州等處六千守軍急赴開城,與城內二千守軍匯合,其餘各部則陸續北進漢陽,視情況投入戰鬥。

當然,開城有警的情況,南朝鮮方面也通報了華夏駐朝國信使。但是出於擔心華夏藉此攝取南朝鮮軍的指揮權的考量,也是出於對駐南浦的夏軍水師前哨沒有第一時間通報清軍動向的不滿,更是認定華夏在朝力量象徵意義大於實質、實際上不足以參與大戰的緣故,南朝鮮並未要求華夏出兵配合作戰。

華夏武成四年、清康熙四十二年四月初九,朝、清開豐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