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圍內的審判權改革做了鋪墊。
也許是覺得單單一個“附郭離城”還不夠,鄭克臧又在後一天下達了“域名劃一”的命令。要知道,在當時,縣州府的名字是絕對不會搞錯的,但是在縣以下,各個地方的稱謂不同,有稱“都”、“圖”,又稱“鄉”、“村”,也有稱“堡”、“裡”的,還有像東寧一樣用保甲的,名目紛繁,不是熟稔的根本搞不清楚上下級關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鄭克臧正式下令劃一,縣轄鄉,鄉轄保,保下牌甲,以此來增強縣對鄉村的控制。
幾道命令下完了,沒幾天也就過年了,不過武定四年的正旦大朝卻沒有覺行,一方面武定帝已經病入膏肓了,另一方面鄭克臧也不願意再向朱明天子行禮叩拜,於是本該隆重舉行的大朝儀不了了之,倒是夏王府裡重演了當年安平城內的朝拜儀式
335。經濟與外交
鄭克臧深知到統治的基礎是經濟,所以在武定朝初步穩定了在江南、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的統治後,他下令著手的第一件事便是清理土地和戶口。當然,清理土地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效仿當年在東寧執行的無償授土政策,而是希望透過沒收“漢奸”家族的財產迅速積累起一大批直接掌握在明鄭政權下的官田。
這數量驚人的官田一共三個用途。第一,是供奉給鄭克臧作為內廷直接經濟來源的王莊,日後鄭氏開國,皇子皇女的爵田當由其中撥付。因此數目幾乎佔到了全部罰沒土地的一半,並且鄭克臧還不斷下令將大量的山林充為王莊。
第二,是作為世爵的封地。鄭克臧其實並不想在大陸範圍內實施分封,但是目前海外殖民都督府並不成氣候,若是僅直將功臣分封過去,那就不是褒獎而是流放了,故此他只能妥協的給予世代傳承的永業田和永業林。又鑑於永業田和永業林是豁免田賦的,因此為了避免國家稅收上的進一步損失,故而所有世爵的封地都不大,通常一位三等伯只有田千畝、山林三千畝,地位最高的一等侯也不過田百頃、山林千頃。
除了上述兩部分的用途外,這批罰沒的官田還將繼續按東寧時期的政策分授給功民。所謂功民,自然就是指各個時期參加鄭軍的官兵,其中包括各個等級的顯爵。不過由於罰沒的大頭已經被鄭克臧自己拿走了,所以分配給這些功民的土地還包括官府原本掌握的荒地,這種荒地由於戰亂的原因,數目頗多,自是不虞分配。當然為了體現功民與普通百姓的不同,鼓勵投軍,這些功民賜田在三十年內是免去田賦的。
由於鄭藩一開始就免去了口賦人頭稅,現在又大量流失田賦,所以鄭克臧只能腦筋打在工商(鹽鐵)業上。為此,他一方面以內廷親自經營繅絲、織布、冶鐵、瓷器、漆器、紙張、糖、酒等商品生產,另一方面為了鼓勵民間發展工商業,鄭藩還採取了降低了稅率,取消境內所有的鈔關,撤銷江南三織造,默許大戶兼併,禁止官方和買等政策。
海貿和關稅收入更是明鄭政權維持現階段財政不破產的關鍵所在。
根據鄭克臧的指示,在廣東的廉州府劃歸廣西之後,沿海各省分別擁有欽州、廣州、廈門…泉州、寧波、松江五個主要對外的貿易口岸,溫州、興化、澎湖、雷州等地也對泰西客商開放。此外鄭克臧還開放了對日、朝的貿易,雖然專營權的失去使得內外藩庫因此蒙受了不小的損失,但卻促進了船隻的銷售和沿海經濟的進一步繁榮
武定四年二月,寧陽侯鄭明過世,臨死前,鄭明請求鄭克臧赦迴避居日本的鄭智等人,對此,基業已經穩固的鄭克臧並沒有拒絕。但是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前往日本召回鄭智等人的使者並沒有把他們帶回來,來的反而是幕府的使臣。
鑑於鄭藩在日本廣泛銷售阿芙蓉,造成相當一批中、高階武士萎靡不振和大量金銀外流,幕府對此深惡痛絕。掌握幕政的柳澤吉保在斷然宣佈禁絕煙館的同時下令沒收“唐船”所載的鴉片膏,不過鑑於中日貿易的重要性,日本不得不遣使來解釋這一問題。此外,日方還提及降低絲價以及償還到期借款等幾項關西豪商極度關切的問題。對此,鄭克臧儘管十分惱怒日方扣留鄭智等人的作法,但在清廷尚未服輸,中日貿易如火如荼的時候,也只能生生隱忍了。隨即,總理蕃洋列國事務衙門奉命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對日談判
康熙三十五年四月,在得到朝鮮資助的第一批十萬石稻米後,有了充足軍糧的清軍遂在多羅平郡王訥爾福的統領下,以二萬五千旗兵越過鴨綠江,經義州直撲平壤。朝軍猝不及防,接連失地,在短短半個多月的時間裡,勢如破竹的清軍已經打到了漢江畔。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