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勢力範圍,西南的土司也甚為安分守己,各地的經濟恢復也走上了正軌,但是鄭克臧卻依舊悶悶不樂………從這一年的正月開始,前後有四名昔日元老重臣病逝,如今他又得到鄭克爽病危的訊息,如何不讓他感嘆光陰如梭、歲月無情、時不我待。
“秦舍,不必擔心,慢慢將養,身子骨會好起來的。”駕臨鄭克爽府邸的鄭克臧只能如此安慰已經病入膏肓的弟弟,看著對方瘦骨嶙峋的樣子,幾十年前的事情如永不退色的影片一樣重新在他眼前一一浮現。“你還年輕”
鄭克臧的安慰在外人聽起來是語無倫次、不知所謂,因此勉強睜開眼的鄭克爽含笑道:“皇兄,不必寬慰秦舍了,我的身子我知道,是不成了。”
“胡說,來人,”鄭克臧有些聲色俱厲的向隨侍學士命令道。“傳旨下去,加封漁陽郡王為燕王,再命令天下宮觀為燕王祈福延壽。”
鄭克臧此時的加封是所謂沖喜罷了,至於祈福延壽也是盡人事而已,對此心知肚明的鄭克爽搖了搖頭:“皇兄,不必興師動眾了,其實我已經是多活了,要是當年清算馮錫範時,皇兄不留手的話,只怕我早就是穴中枯骨了,我已經知足了。”
說到這,鄭克爽已經支援不住,他半夢半醒的說著:“有人說要是當年馮錫範成事了,如今江山就是我的,但我知道,我換成我是東寧之主,又怎麼可能領著鄭氏走得今天。所以,皇兄不讓我干政,不讓我經商,我不委屈,見到姑婆、阿爹、阿母,我,我也好”
“十六年十月乙亥,夏燕文王鄭克爽薨,帝大慟,綴朝三日以悼之”………《夏太祖本紀》
“傳旨下去,”看著比自己尚小六歲的鄭克爽的棺槨被運上靈船運往東寧落葬,感慨萬千的鄭克臧覺得應該為自己不在時考慮了,中國有太多的人亡政息的故事,因此他必須要做一些準備。“朕尋訪各地,查試行功民會之利弊,今日觀之,可曰善,故詔告天下,武成十七年於各縣、州府城全面推行。”
讓只有監督權和部分彈劾權的功民會成為華夏朝野的一股新興力量只是鄭克臧第一步,接下來還要設定與功民會對等的基礎更加廣泛的鄉賢會,完成兩級議會的架構,進而將部分立法權、財政監管權交給議會才是鄭克臧的真正目的,不過,事情是急不來的,還要一步一步的進行,以免動搖了功民制度這一華夏國策。
頒佈完全面設立功民會的詔令後,鄭克臧又重新釐定內藩制度,正式確立了公國、侯國、伯國以及都總管治地的劃分標準。今後縣男可以在海外獲得方圓一百至兩百(夏)裡的世襲都總管領地;縣子可以獲得方圓兩百以上三百以下(夏)裡的世襲都總管領地;縣伯、郡伯在海外的領地可稱伯(爵)國,面積在方圓三百(夏)裡以上、五百(夏)裡以下;縣侯、郡侯的領地稱為侯(爵)國,面積在方圓五百(夏)裡以上、一千夏裡以下;縣公、郡公、國公的領地稱為公(爵)國,面積在方圓一千(夏)裡以上;不設立王(爵)國,以免尾大不掉最終出現鄭氏一族自行相殘的局面。
根據新的內藩制度,洪磊之子洪鈞、柯平之子柯世良、陳繩武之子陳瓊、楊英之子楊文傑在交出原有邑田後分別得了北蘇拉威西、西努沙登加拉群島、東南群島及原荷屬伊裡安查亞的部分領地建立侯國,另有洪拱柱、鄭英平之子鄭國芬以及林升、蔡漢襄之子蔡博倫等功臣及功臣子弟同樣等到了北蘇拉威西及荷屬伊裡安查亞的部分領地建立伯國
637。翻盤
鄭克臧在為日後做著準備,清廷方面也在考慮著未來。如今的清廷雖然佔據了大部分的下貝加爾地區,但一來境內還有大量尚未攻克的俄軍據點,二來夏俄兩國隨時可能出現的征討大軍也如高懸在頭頂的利劍一般威脅著清廷的未來。不過相比這些還沒有爆發出來的外患,內部的矛盾才是清廷最大的危險。
說到清廷的內部矛盾,其實是來自兩個方面。
其一,是滿蒙之間的矛盾。眼下清廷尚有三萬餘兵馬和包括王公貴族家屬在內不足三萬人的部眾,而隨著清廷一起西進的科爾沁六旗加起來也有二萬五千騎及六萬多部眾。從這些數字來看,就算科爾沁六旗眼下的戰力不如清廷,但就未來的潛力來說,遠在清廷之上,實際上已經出現太阿倒持的現象。更不要說本地投靠過來的巴爾虎、布里亞特、茂明安等部也是蒙古人,幾部蒙古人加起來已經對滿人佔有了絕對的優勢,足以讓清廷上下對此惶惶不安。
其二,是滿人自身的矛盾。由於在伯力屯、同江口的連續失敗,禁旅八旗的兵力只剩下四千餘人,博果鐸、衍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