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部分(3 / 4)

小說:九龍奪嫡 作者:圈圈

已是春秋鼎盛之年,為上位,已是費盡了心力,又縱情酒色,身子骨早已被掏空,餘壽必不久也,十年內定見分曉!”

陳老夫子在弘晴面前,素來暢言無忌,常人不敢說的話,他卻是百無禁忌,一言既出,頓時便令弘晴渾身的寒毛都倒豎了起來——擅論帝王之壽數,乃是大忌中的大忌,一旦有所洩露,那絕對是抄家滅門之大禍,縱使弘晴貴為親王,也難逃一個賜死之下場。

“呼……,若如此,當何如之為妥?”

弘晴到底是心理素質過硬之輩,心驚雖心驚,可很快便已是回過了神來,心念電轉之下,心中已是有了計較,不過麼,卻並未宣之於口,而是長出了口大氣之後,朝著陳老夫子便是一躬,慎重其事地問策了一句道。

“此無他,唯一個‘度’字罷了,王爺從新軍擴建著手做起,乃固本之要務,自是須得加緊進行,至於削諸王一事麼,不妨徐徐圖之,該打壓時打壓,卻不必一下便打死了,留著做靶子也好,箇中應如何籌謀,且行一步看一步好了。”

陳老夫子並未去言說具體之安排,也就只是高屋建瓴地給出了個概括性的應對策略,中心思想就一個,那便是挾敵以自重!

“謝師尊提點,徒兒知道該如何做了。”

弘晴本就是個聰慧絕頂之人,又擅權謀,陳老夫子都已將話說得如此之分明瞭,他自不會聽不懂,思緒一發散,很快便有了大體之構想,所差的不過只是將總體構想分解成一步步的相應計劃罷了,而這,對於弘晴來說,實算不得甚難事兒。

“嗯,王爺心中有數便好,今,諸位阿哥都已漸長,派系也漸見分明,王爺縱使無懼,也須得小心提防,該拉的拉,該打的打,不必顧忌太多。”

儘管弘晴已是表了態,然則陳老夫子顯然還是有些擔心弘晴會犯下輕敵的錯誤,這便語重心長地又進言了一句道。

“是,徒兒自會加緊辦了去的。”

相較於在朝中的中高層之影響力來說,與諸位弟弟們的關係一直都是弘晴的短板之所在,倒不是弘晴不想在這方面多加投入,而是他這近二十年來,始終忙於朝務,真就沒時間去跟下頭那些弟弟們拉關係的,到了如今,真說起關係密切的兄弟麼,還真就一個都沒有,此際聽得陳老夫子提起,弘晴自是不敢大意了去,恭謹地應諾之餘,心下里也已是活泛開了的……

第830章 先易後難

誠德元年二月初七,大行皇帝出殯,帝攜眾臣扶棺送至遵化,封宮後方回,並於二月十五日,行登基大典,大赦天下,並定於三月二十五日開恩科,著大學士馬齊為主考,訊息一出,普天同慶;二月十八日,勇親王胤祥、仁親王弘晴聯名上本,請求擴編新軍諸事宜,帝以為尚有疏漏處,未允,著諸臣工議之。

二月二十日,大學士張廷玉上本,言曰:軍機要務,乃社稷之重,須得由陛下親為之,故,請設“軍機處”為用,帝準之,交由張廷玉辦理此事,殊不料詔書剛下,卻突遭朝臣們群起彈劾,指責張廷玉妖言惑上,又有言張廷玉擅自更改祖制,乃居心叵測之奸佞,箇中尤以大學士嵩祝反對最烈,禮部尚書赫申、刑部阿爾松阿、左都御史納蘭揆敘等朝中大員皆上了彈章,不久後,周邊省份之督撫們也有反對本章至京,只數日間,反對聲浪便已是如潮般狂湧而起,誠德帝屢次下招,言曰此舉乃出自聖心,為臨時之舉措,待新軍編練完畢,自當裁撤,奈何群臣不單不聽,反對聲浪反倒是愈發高漲了起來,弄得誠德帝很有些下不來臺。

“晴兒,你給朕說說看,‘軍機處’一事為何鬧成這般田地?而今又該怎個了局,嗯?”

設立“軍機處”一事可以說是誠德帝登基以來的第一道實際政務之詔令,居然反覆宣告瞭幾次,都沒能壓住群臣們的反彈,這可就令誠德帝氣歪了鼻子,偏偏此事又難以用強,畢竟他才剛上位,根基可謂是淺薄得很,真要強硬行事,自不免會擔心有變亂髮生,百般忙乎無果之下,不得不將正忙於新軍擴編事宜的弘晴召到了乾清宮,不等弘晴見完禮,誠德帝已是氣急敗壞地喝問了一嗓子。

怎麼回事?那還用說麼,四爺、八爺、十四爺等人可不是傻子,怎可能會看不出那“軍機處”的蹊蹺之所在,又怎可能會坐而待斃,群起反擊也就是必然之事了的,不過麼,要說會鬧到眼下這等一邊倒的局勢,說起來也不光是四爺等人在暗中努力,弘晴在其中也插了一腳——他不對此事表態,趙申喬、瀋河、戴梓、榮柱等屬於弘晴一系的大員們自然也就不會輕易表態,而屬於老十五兄弟倆的人馬當然也跟著偃旗息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