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第一師師長和敏、騎兵第二師師長陸有勝大多都是出自弘晴當年那支侍衛隊,即便不是,那也是徵東瀛時弘晴帶出來的將領,說是弘晴的死忠也絕不為過,自是都不願見到赫達這個今上的奴才突然跑來插上一手,這一有了和敏的帶頭,一眾將士們頓時便全都群情喧譁了起來。
“都給本王閉嘴!”
弘晴之所以讓丁松在此際將誠德帝的旨意公開出來,要的便是眼下這等效果,為的便是激起諸將們的同仇敵愾之心,當然了,弘晴對諸將們的表現雖是欣慰得很,卻斷然不想承擔蠱惑諸將抗旨的罪名的,自不可能讓諸將們將怨言轉變成行動,這便佯怒地一拍文案,聲色俱厲地便斷喝了一嗓子。
“王爺,諸公,陛下既是如此安排,定是有所考慮,末將對此絕無異議。”
沒任何過錯便丟了豐臺大營提督的位置,塔山心中自然也不甚好受,可到底還算清醒,並不敢有甚怨言,而是滿臉誠懇狀地表了態。
“嗯,塔將軍能做此想便好,西北將亂,正是我大好男兒建功立業之時,區區一提督之位算不得甚事,有種的,跟本王上戰場,搏他個封妻廕子,那才算是真本事!”
儘管塔山一臉的誠懇狀,可弘晴卻還是能察覺到其內心深處的濃濃失落感,對此,弘晴也沒甚太好的安慰辦法,也就只能是泛泛地鼓舞了其幾句。
“王爺說得是,我輩武人,要功勞,還須得戰陣上見高低!”
“不錯,鐵騎錚錚,方顯我英雄本色!”
“王爺英明,我等自當效死沙場,搏他一個榮華富貴出來!”
……
一眾新軍將領們都是好戰之輩,奈何這些年始終都被困在了京師,雖說也打過剿滅隆科多叛亂這麼一場戰事,可於新軍強大的戰力來說,那都是小打小鬧的把戲罷了,實在難稱過癮,這一聽弘晴說起了即將到來的平定西北之戰,一眾將士們的眼神當即便全都亮了起來,一個個盡皆嗷嗷叫地嚷嚷不已。
“仗有的是爾等打的,不止青海的羅卜藏丹津,也不光是準噶爾的策妄阿拉布坦,還有貪婪無度的老毛子,都等著爾等前去剿滅,至於將來,我大清的鐵軍還將橫掃八荒,遠征四海,無數的功勳等著在座的各位去取,可首先,爾等還須得將內功給本王練好了,眼下各軍的架子雖已搭好,兵力配置卻不足三分之一,人手,本王可以從京中閒散旗人裡抽調部分,再將直隸各綠營軍也調出數萬人來,足可填上兵力不足之窟窿,可練兵卻須得靠諸位自己去努力了,本王醜話說在前頭了,截止到今歲年底前,那一部的兵沒有練好,旅以上之將領一體撤職查辦,爾等可都聽明白了麼,嗯?”
弘晴的心很大,費了如此多得心血整頓新軍,可不光是著眼於平定西北之亂,更多的則是在考慮將來征戰天下之所需,正因為此,儘管眼下豐臺大營的兵力其實只要三萬不到一些,可弘晴卻是將全軍的架子鋪得極大,分成陸軍三個軍,騎軍兩個師,炮兵一個師,眼下,各級將領雖都已基本調整到位,可預定的十二萬大軍卻差了近十萬,這些不足,都需要徵調新兵,訓練上的任務自是重得很,而能留給弘晴的時間又緊,對此,弘晴有著絕對清醒的認識,話也就說得分外的凌厲了去。
“喳!”
儘管訓練任務極重,然則一眾新軍將領們對此卻並無絲毫的畏難之心,回起話來,當真響亮無比,內裡滿是十足十的自信之意味。
第849章 不速之客
誠德元年四月十六日,誠德帝連下三道詔書,本就哄亂不已的京師局勢頓時便沸騰了起來,眾說紛紜間,各方勢力開始了新一輪的角逐與洗牌,不管是刑部還是兵部,又或是工、吏部,甚或連禮部、翰林院都被牽涉入了其中,朝廷上下好一派的烏煙瘴氣,各種版本的流言四下氾濫成災,誰也看不清這朝局將會向何處發展了去,混沌之格局初顯。
誠德元年五月初一,西安將軍赫達奉旨回京,出掌豐臺大營,勇親王允祥、仁親王弘晴一併出面,為赫達接風洗塵,席間,仁親王弘晴欲將整軍之事宜向赫達作一交接,赫達辭而不受,言稱對新軍事宜一無所知,不敢僭越,然,願從旁協助二位親王辦理諸般細務,諸般人等盡歡而散。
誠德元年五月二十七日,遠航南洋的“八旗商號”船隊再次滿載而歸,四十六艘大型商船在一艘“鎮”字級鉅艦以及四艘“威”字級中型戰艦的護送下,停於廣州港,經廣州海關核算,共計得毛利五千八百七十八萬五千餘兩,扣除各種成本後,得純利三千六百八十九萬餘兩,與去歲同期略有增長,然,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