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黑,李德全便已領著數名小太監趕到了豐臺大營,將誠德帝的詔書當著眾將士的面宣了出來。
“臣等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誠德帝的詔書並不長,寥寥幾句話而已,內容麼,也不過就是公式化的官樣文章罷了,聽起來實無甚出奇之處,可內涵卻並不簡單,此無他,這麼份詔書一出,也就意味著誠德帝父子間的扳手腕已有了結果,很顯然,笑到了最後的不是誠德帝,而是仁親王弘晴,對此,諸將們自是都慶幸得很,謝恩之聲裡自也就滿是興奮之情,然則弘晴本人卻並無甚喜悅之表示,反倒是不經意地微皺了下眉頭。
“恭喜王爺了。”
眾人謝恩方才一畢,李德全已是緊趕著從香案後頭行了出來,疾步行到了弘晴的身前,卑謙地笑著,將已然卷好的聖旨往弘晴面前遞了去,那等迫不及待的樣子,擺明了是怕弘晴會不肯接旨。
“有勞李公公了,且請先到內裡稍事歇息可好?”
誠德帝的這份旨意顯然是有貓膩的,諸將們難得有能聽得出來的,可卻難瞞得過弘晴的法眼,箇中之關鍵便落在兵部協同這麼個條款上,道理很簡單,此番軍事變革中,兵部本身就是要被裁撤的部門,內裡大半官員都要遭淘汰,真兒個能留用的不過是少數而已,如此一來,兵部上上下下要說沒有怨氣,又怎生可能,指望兵部那些兵痞們配合行事,就跟指望母豬會上樹一般可笑,毫無疑問,誠德帝給兵部尚書遜柱一個副欽差的身份斷然沒安啥好心,以弘晴那妖孽一般的智商,又豈會看不出箇中蹊蹺之所在,只不過是懶得計較罷了,自也不會跟李德全一般見識,一派風輕雲淡狀地便接過了聖旨,而後又很是客氣地邀請了其一句道。
“王爺客氣了,陛下還在宮中等著,老奴實不敢耽擱了去,就先告辭了,王爺您請留步。”
在李德全看來,有弘晴在的地兒,就是一是非窩兒,他實在是不想捲入其中,緊趕著丟下句場面話,便即領著一眾手下急匆匆地走了人。
“王爺心思很重麼。”
李德全去後,弘晴也沒在衙門外久留,安撫了諸將們幾句之後,便即回了書房,方才剛從屏風後頭轉將出來,聽得腳步聲響的陳老夫子已是抬起了頭來,這一見弘晴面色雖淡然,可眉宇間卻明顯有著陰霾在浮動,長長的壽眉立馬便是一揚。
“嗯,不出徒兒之所料,皇阿瑪終歸是不甘心大權旁落,這就又要出么蛾子了。”
弘晴並未急著作答,而是緩步行到了陳老夫子的對面,盤腿坐在了蒲團上,而後方才長出了口大氣,語帶不屑地應答了一句道。
“此必然事耳,王爺又何必掛在心上,穩步行了去,自不虞有差。”
儘管弘晴並未明言誠德帝究竟在耍啥把戲,可陳老夫子顯然早就猜透了誠德帝那頭的可能之反應,卻也用不著去細問根底,而是笑著安撫了弘晴幾句。
“嗯,樹欲靜而風不止,世事終究不過如此罷,且走一步看一步也就是了。”
弘晴心中其實並未徹底放棄武力解決之方案,可也知曉此事陳老夫子斷然不會同意,也就懶得多言,僅僅只是悶悶地吭了一聲,便即就此沉默了下來……
第971章 強硬姿態(一)
誠德三年九月二十日,帝下詔,令弘晴主持軍政革新事宜,並著兵部尚書遜柱為其副,次日一早,又下詔,著即將八爺、九爺、十爺、十四爺一體捉拿歸案,令張廷玉為主審,刑部侍郎王承乾、左副都御史陶彝為之副,限時一月,務求釐清全案;同日,嶽鍾琪率第一軍主力進抵京師,並呈上戰報奏本以及策妄阿拉布坦、羅卜藏丹津等賊酋,帝聞之,只言‘善’,卻並未接見西征凱旋之將士,只是下了兩道口諭,一是令西征軍將所有重要戰俘盡皆移交刑部,二是讓第一軍回駐豐臺大營,各部給假十日,除此之外,再無其餘表示,很顯然,誠德帝並不待見西征凱旋之眾將士。
誠德帝的不待見也屬正常之事,畢竟眼下豐臺大營之變才剛揭過,誠德帝已是驚弓之鳥,對新軍上上下下都不放心得很,又怎可能會有甚親近與恩寵之表示,實際上,若是可能的話,誠德帝恨不得將所有的新軍全都解甲歸田了去的,當然了,臆想一下可以,真兒個要動手麼,誠德帝還真就沒那個膽子的,給上個冷遇已經是誠德帝所能做到的最大極限了的。
自家的孩子自家疼,誠德帝可以給冷遇,弘晴卻絕不會寒了將士們的心,一紙命令下去,立馬從“八旗商號”發展基金裡調來了三百萬兩銀子,作為犒軍之用,不單西征將士人人有賞,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