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3 / 4)

小說:民國大文豪 作者:浪劍飛舟

製作發行指日可待。

明月歌舞團推出了幾位新星,雖然沒有孟曉冬出名,但也能撐場面了。

到了這個時期,林子軒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指導了,除了偶爾拿出一兩首後世的歌曲刷刷存在感以外。

明星電影公司被周劍允管理的井井有條,平禁亞主持永珍書局,一切都在正常的執行。

這是我有知人之明,說起來還是我的功勞。

林子軒這麼安慰自己。

其實,他不用妄自菲薄,在其他人眼中,他就是個神奇的存在。

他不懂曲譜,卻能創作出眾多優美的流行歌曲,他不懂電影拍攝,但總能想到創新的辦法,更何況他還寫出那麼多的小說。

最為神奇的是他不怎麼管理銀行,可林氏商業銀行不僅沒有倒閉,反而業務蒸蒸日上,存款額屢創新高。

這主要是儲戶看好林氏商業銀行的發展前景,認為以他的聲望和家世絕不會倒閉跑路。

1923年,是上海銀行業快速發展的一年,特別是對於華資銀行而言。

六月份,滙豐銀行的大樓建成,造價為1000萬兩白銀,這筆龐大的建造費用幾乎是滙豐銀行兩年的贏利,佔當時外灘所有建築造價總和的一半以上。

與此同時,鹽業銀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和大陸銀行聯合投資開辦四行儲蓄會。

這個舉措極大的推動了銀行儲蓄業務的發展。

民國時期上海的華資銀行經營範圍大致分為主要營業,附屬營業和特別營業三大類。

主要營業分為存款,貸款和匯兌三種。

附屬營業分為信託,儲蓄,貨棧,兌換,買賣證券和生金銀以及旅行等七種。

雖然存款與儲蓄同為銀行吸引外來資金的組成部分,但兩者有著明顯的差別。

存款的客戶都是與銀行往來密切的人員,大都為鉅商大賈,以及團體機關,而儲蓄的客戶為普通民眾,所以很多銀行重視存款,輕視儲蓄。

在這個時代,普通民眾大多沒有存錢的習慣,他們更願意放在家裡,而且儲蓄太過繁瑣,銀行也不願意辦理,浪費人力物力。

最早注重和推廣儲蓄的是上海的銀行家陳廣甫。

他在1915年創辦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以後,就以“注重儲蓄”為辦行方針。

不斷推出“一元開戶”、“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付息”、“定活兩便”等各種新型儲蓄方式,以服務社會,方便顧客,吸引了大量的儲戶和散客。

因而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使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儲蓄存款大增。

林子軒來自後世,知道儲蓄雖然繁瑣,但卻能積少成多,聚沙成塔。

他同樣注重儲蓄,不過林氏商業銀行本來就不大,吸引儲戶的手段不多。

在1923年,上海有洋商銀行24家,華商銀行60家,他想要在這些銀行中脫穎而出,極為困難。

而且,華商銀行中以浙江人開辦的居多,其中較為有名的是“南三行”。

南三行是浙江興業銀行、浙江實業銀行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合稱。

三家銀行都由江浙籍銀行家投資創辦和主持管理,並都以上海為基地,在經營上互相聲援、互相支援,互兼董監。

和“南三行”對應的是“北四行”,這個“北四行”就是上面提到的鹽業銀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和大陸銀行。

以上基本上就是這個時期中國華商銀行的現狀。

第一百七十一章 文化沙龍

六月底,賽珍珠和她的丈夫布克一起來到上海,他們將和林子軒匯合共同前往廬山。

林子軒在上海熱情的歡迎了他們,這是兩人的第一次見面。

賽珍珠三十一歲,按照中國人的標準,不算漂亮,她有著一張深邃的面孔,帶著美國人的爽直,是那種喜歡交際的型別。

她的丈夫布克較為沉默,是一位著名的農學家。

他在金陵大學教授農業技術和農場管理的課程,創辦了金大農業經濟系並任系主任,因出版《中國農家經濟》等書而被視為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

兩人的性格可以說截然相反,賽珍珠活潑熱情,布克內斂深沉。

在上海,林子軒盡到地主之誼,帶兩人遊覽了上海的各處景點,還組織了一場文人之間的聚會來向上海文壇介紹賽珍珠,大多都是他相熟的朋友。

此時的賽珍珠在文壇小有名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