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出臺方案,一週的時間對他來說已經很奢侈了。
下午這一行人沿著山脈走勢,穿過全島6地,最後爬上了全島最高的山峰,其實海拔也不過二百多米。但由於沒有路,幾個人連走帶看,爬到山頂時用了差不多兩個小時。
李總早已經氣喘噓噓了,滿頭大汗步履蹣跚;那位姜助手大概長年缺少鍛鍊,也是掐著腰身揮汗如雨;黃瑞鑫要好些,雖然也喘息的厲害,但仍是精力充沛的樣子;劉曉非最慘,上了山頂後一屁股坐在一塊石頭上,大有死活不起來的架勢,然後竟然將鞋子脫掉,給腳以暫時的解放,完全的不顧及淑女的形象。
以璨因為年輕加上鞋子輕便,雖然覺得累,倒是比這些人好一些。只有程中謙及那位縣長和帶路的王鄉長只是額頭稍稍冒了點汗,完全的臉不紅,氣不短。
此時程中謙迎風挺立在山頂,身上的外套敞開了釦子,被飛吹的鼓起來像是長了一雙翅膀,一雙漂亮的黑眸水洗過般幽深,漂亮的面孔冷峻地俯視著全島,大有一攬眾山小的氣勢。
從山頂往遠處望去,湛藍的海面一望無際,潮水退後的沙灘上有群群海鷗飛翔,小小的碼頭上,捕魚歸來的漁船上依稀有漁民在忙碌。在向陽的坡地上,有一大片梅林已是花期,粉白豔紅交相輝映,遙遙看去是一片花海,仍帶著涼意的海風送來陣陣清香,沁人心肺。
“真漂亮。”以璨由衷的讚歎。
在全國旅遊熱的今日,在離城市這麼近的地方還保留這一處天然的小島,真是難能可貴了。
程中謙精神振奮,他看了眼喘息平緩下來的李總,頗有深意地問了一句:“怎麼樣,李總?”
“水邊籬落忽橫枝,人間仙境梅花島。”本來國語說的半生不熟的李總忽然咬文嚼字地來了這樣一句,竟然引得程中謙破顏一笑。
“這裡可是白紙一樣乾淨,就等著李總你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了。”
“一定會的。”李總信心十足的樣子,一掃剛才的疲憊不堪。
38晉江原創
第二天一大早;程氏人員開始分組行動。
劉曉非陪同李總和姜助手留在梅蕊島,對全島的地質地貌進行堪測;程中謙則帶著黃瑞鑫和以璨在王鄉長的帶領下去了其餘的幾個小島考察。
這艘快船是鄉里辦公用的;很小,一次只能坐四五個人;程中謙帶著兩名手再加上王鄉長上船後;小船到到了最高吃水線了。
晚上床鋪很硬,以璨睡的不太習慣;早上六點就起床了;以璨直到坐上了船仍打哈欠,恨不能再接著睡。程中謙是最後上來的,擠在她身邊坐下後,看了她睡眼朦朧的樣子,遞給她一瓶水道:“餅子帶了?”
以璨想起自己昨天說過的話,將揹包轉到胸前:“當然。”船太小,有時候浪大會打溼衣服,抱在胸前才能更放心。
最先去的是離梅蕊島最近的大梅島,面積只有1。2平方公里,住著百十戶人家,人口不過三四百人。這裡只是梅花島鄉的一個行政村,居住在這裡的漁民祖祖輩輩都以打漁為生,但由於生產工具落後和交通不便,漁民們仍是依靠原始的狀態自給自足的生活著,這些年很多年輕人都出島打工了,留守的大都是老人和兒童。
小船在海上行駛了二十分鐘後,停靠在一個簡易的碼頭上,幾個人下船,在王鄉長的帶領下開始在全島考查。
小島上的綠色植被保護的更原生態,幾十戶人家大都住中心村落,另有幾戶零散的住在山坡、海邊,站到小島的最高處,小島全貌全收眼底。
島上沒有象樣的公路,甚至於沒有一輛汽車,交通公具只有人力三輪車。
一行人在王鄉長的帶領下,將島上的主要地方轉了一遍,黃瑞鑫拍了一些照片作資料,以璨成為他的助手,隨時記錄下一些資料,之後幾個人又乘船轉移到第二個島。
中午的時候已經是在梅子島,這個島是梅花島鄉有人居的最小一個島,也是離梅蕊島最遠的一個島,王鄉長提前給村長打了電話,讓他準備一下午飯,自己帶著程中謙一行在全島上考察。
“王鄉長,您一定是這裡的本地人吧。”這位四十多歲的黑臉大叔給以璨的感覺是熱愛海島,熟悉這裡的每一寸土地。
“是啊,我就生在梅蕊島。”鄉長露出微黃的牙齒笑,這是長年吸劣質煙的標誌。
“這山的後坡有個泉眼,泉水常年不斷,冬天也不枯竭,島上的居民每年在打春後去接一桶水回家給孩子洗身,說是不遭病。等吃過午飯我再帶你們去看看吧。”王鄉長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