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主宰天下的生殺大權,可是在禮儀這方面,即便是王思銳發怒,也不能改變那些大臣們的想法。
更何況,在新的律法當中,王思銳更是將禮放在了首位,大臣們便是拿著這個禮來對抗王思銳的。
至於那些宮女太監,其實是以前留在宮中伺候監督皇室的,清帝退位之後,大部分人都被遣散回鄉,只留下了少部分人。
而今天過後,這些留下來的宮女太監們也將會被遣返回鄉,在中華帝國的法律中,不允許有宮女和太監的存在。
“皇上,帶上冕旒之後,您不能隨意的左右轉頭,這會有失龍威的。”一名太監小心翼翼的提醒著王思銳,其實他也是被搞的沒辦法了,以前太子是會接受這方面的培訓的,所以自然知道應該怎麼做,可王思銳哪接受過這種培訓?來回的動彈,他倒是舒服了,可那些管事的大臣要是覺得這樣做不好,到頭來肯定是要找他麻煩的。
“現在不是還沒開始嗎?”王思銳有些不爽道,冕旒這東西其實很不合理,帶在頭上不僅讓他無法亂動,甚至還影響視線,坐在那裡來回亂晃,這才多大會兒的功夫?王思銳就已經覺得有些眼暈了,這要是在晃下去,估計待會走路都是問題。
一想到這裡,王思銳不由的想起了後世某部電視劇裡的那一幕,有一個皇帝覺得很不爽,於是便用小棍子將那冕旒上垂直的珠子綁在了一起,這樣珠子就不會亂動。
不過王思銳可沒打算也那麼幹,如果真要那麼幹了,估計會讓人把大牙給笑掉的。
“準備好了嗎?”王士珍急匆匆的走到了後方,對著一名太監問道。
“大人,都已經準備好了。”
“恩,你去通知皇上過來,登基大典馬上開始。”王士珍繼續說道。
在袁世凱那裡待了將近三個月後,王士珍終於被王思銳給放了出來,當然,除了王士珍以外,袁世凱也同樣是離開了那座深宅。
隨著新帝的登基,袁世凱也終於是接受了王思銳的邀請,因為這個時候,王思銳在天下間的威望已經達到了巔峰,內亂已經停止,朝廷的仁政也正在惠及著每一位百姓。
除非袁世凱能夠打敗天下列強,給百姓更好的生活,否則的話,袁世凱這一輩子都無法威脅到王思銳的地位。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袁世凱才決定了要離開那座他已經待了三年的院落,接受了王思銳的邀請,成為了新朝廷當中的一員。
袁世凱很聰明,他知道自己應該在什麼時候重新出仕,也知道什麼時候不應該出來。
“袁大人,許久不見吶……”一些朝廷大臣在見到袁世凱之後,不由的有些驚愕,緊接著上前問候道。
跟袁世凱打招呼的,是前朝遺老,只不過當時地位並不高,加上漢軍佔領京城之後,及早的就投靠了他們,所以才會有站在朝堂上的資格。
像這類前朝遺留下來的大臣,還有許多的人數,中華帝國成立之前,這些人便投靠了漢軍,而漢軍在甄別過他們的資歷之後,沒有問題的,則繼續留用,若是問題特別嚴重的,則是選擇秘密的處理。
儘管王思銳很重視官員的培養,可短短三年不到的時間,又能培養出多少的合格官員?
也就是說,王思銳只剩下了兩個選擇,要麼使用這些前朝的官員,要麼選擇自己培養,兩者各有優劣,就看怎麼抉擇了。
王思銳選擇了第一種方式,一是能夠安撫人心,二是能夠避免政府青黃不接,同時也避免了年輕人位高權重的現象發生。
“裘大人最近可是風光不斷吶,比起裘大人,袁某今日站在這裡倒是極為勉強。”袁世凱笑著回應道。
“袁大人說哪裡的話,這些年來袁大人為陛下出了不少的主意,且為陛下培養了王大人,段將軍和馮將軍,僅憑此功,此處便無人可及袁大人,袁大人謙讓了。”裘大人急忙恭維道。
袁世凱的事情,外界真正知道詳情的並不多,加上王思銳總是隔三差五的到袁世凱那裡坐一坐。
所以,外界也是下意識的認為,袁世凱就是王思銳背後的幕僚之一。加上內定總理王士珍,炮兵總指揮段祺瑞,第二集團軍司令馮國璋這三人,即便袁世凱沒有出仕,但在朝中的地位依舊難以比擬。
如果說他們這些人是開國元老的話,那麼袁世凱,則是排行前幾位的開國元老,他的地位也要遠超其他人。
所以,這些人這才有了結交之心。
好在幾年前在李鴻章的舉薦之下,他們也與袁世凱有過一些交情,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