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隨後袁世凱被迫下野,又沒人能夠聯絡的上他,所以這才斷了幾年的交往。
“裘大人過獎了,王、馮、段三位大人先前的確是在我手下不錯,但真正發掘他們的,重用他們的是陛下,如果他們還在我手中的話,現在頂多也就是一個師長,袁某人還是有這點自知之明的。”袁世凱心中暗暗的搖著頭,旋即便下定了決心。
高層官員之間的交流,那是必須的,但袁世凱身居宅院三年之久,豈能不瞭解王思銳的心思?
換句話說,即便不瞭解王思銳,他也很清楚那些帝王心術,正常工作的交流,那是可以的,但是這種拉幫結派的交流,還是少做為妙。
況且袁世凱很清楚,王思銳最厭煩的便是下面的人拉幫結派。
否則的話,只是王樹起,武羊,武自詡這三位軍界大佬聯合在一起,段祺瑞和馮國璋在軍隊裡便會舉步維艱。
而政府這邊,王士珍也是很清楚王思銳的心思,所以也沒有做出什麼過火的事情來。
而這一次王思銳給袁世凱安排的職位,也是有些特殊的,這注定了袁世凱將會是一個無情的人,與其日後與這些人交惡,倒還不如趁早與他們劃清界限,免得日後為難。
“吉時已到!登基大典開始!”一名太監站在龍椅旁邊,高聲的唱著。
臺下哄亂一團的大臣們也停止了交流,各自迅速的按照自身的級別排序,站到了各自對應的位置。
整個大典一時間一片寂靜,針落可聞,甚至能夠聽到一些人沉重的呼吸聲音。
一個身著灰色長袍的四十來歲中年人,手持聖旨站到了太監的另一側,在眾人的注視下,緩緩的開啟了聖旨:“奏為國體已定,天命攸歸,全國商民,呼登大位……”
ps:抱歉,這章晚了這麼久,多的理由就不說了,下週一三更表示。
感謝zcf516scz的月票支援,感謝趙廸的兩張月票支援,感謝fvefgrthg的月票支援!感謝大軍2016的打賞支援!(未完待續。)
292:大赦天下
登基詔書很長,宣讀了整整十分鐘左右這才唸完,而宣讀詔書的那位,始終保持著聲音一致,語氣平穩,極為流暢的特點。
宣讀聖旨的這位,是前清禮部的一位官員,主要職責是培訓太監各種禮儀,包括宣讀各種聖旨的方式等等。
按照中華帝國的新規,大臣將按照長袍的顏色進行區分等級,分別為深紅,淺紅,深藍,淺藍,深黃,淺黃,灰色,灰白,深青,淺青,黑色,淺黑,紫色,淺紫,橙色,淺橙,白色,米黃為官服。
重色為正,淺色為從。
對於朝服的制定,王思銳本人是比較不認同的,他覺得穿什麼衣服都一樣,沒必要劃分的這麼清楚。
但下面的人卻並不這麼以為,顯然是受到了前朝思想的影響。最終,王思銳不得不妥協,但是這一規定也做出了更改,所有官員只有在上朝的時候穿官服,平日工作可穿便服。
準確的說,現在宣讀的這份詔書並不能夠被稱之為登基詔書,而是開國詔書。
詔書裡詳細的講解了國體,中央行政部門等,並且宣佈了新的首都,中京,然後就是奉天承運云云的,反正就是怎麼好聽怎麼說。
其實這也是這些大臣們第一次瞭解到這些全新的部門,跟前清時期的許多衙門有著天差地別,但若是仔細一想,又有很多相同之處,只不過是換了個名字,然後部門的職權稍微變化了一些。
而最讓人摸不透的,則是兩院,立法院以及最高法院。
立法院這個眾人倒是明白一些,就是討論法律的部門,之前刑部也有這個職責,商議過後,便在朝會上稟報聖上,然後透過的話,就可以直接實施。
甚至許多人以為,這個立法院其實就是將刑部的那個部門給單獨了出來,其實他的職責還是跟以前一樣的。
相比較於眾人比較容易接受的立法院,這個最高法院又是個什麼東西?
在古代,衙門代表著一切,無論你需要辦什麼事情,只要找到衙門就行了,到了那裡之後,大到舉報殺人放火,小到打架鬥毆,雞毛蒜皮的事情,都可以在那裡被解決。
但是這種政體,官府的權力實在是太大了,一個縣令,便能夠集大權於一身,固然,這樣會讓官員能夠方便施政,但這裡面也有這不少的弊端。
最高法院,是全國眾多法院的直接上司,是一個遊離於官府之外的體系,他不受政府的領導,只對皇帝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