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的。
而隨著還有大量的工廠需要投資,所以,未來的日子,只會越來越好。
不過,在國家投資了三百多個工廠之後,王思銳也沒打算繼續再由國家去投入了,畢竟國有企業不是長久之計,必須要引入個人企業,國家的重點還是搞稅收,然後再去將錢用在更需要的地方才行。
其實這一點跟後世共和國走的路子是一樣的,只不過王思銳要比共和國覺醒的更早,他沒有指望著那些國有企業因為活的時間太長,到了後面一年的利潤連養活工人以及退休工人都很難的時候,才不得不尋求改革。
所以,在王思銳的腦子裡,國有企業只是起到一個先鋒軍的作用,他們只是要將國內那些有錢的商人引入進來,然後在慢慢的將一些不太重要的國有企業甩賣給私人,頭疼的事情讓那些私人企業去搞就可以了。
同樣的,由私人企業去搞工業,這個效果可要比國有企業迅速的多了,畢竟國家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全國那麼大的市場,國有企業才能佔據多少?
所以說,打現在開始,這些企業已經開始面臨著改革了,也必須要儘快的進行改革。當然,這個改革並不是向後世那樣甩賣式的改革,而是要將每個行業裡的企業保留至少兩家,其餘的全部甩賣出去。
而留下的這兩家,則以高階,技術研發為主,畢竟,王思銳可還想著要利益最大化呢,同時也為了坑那些傢伙一筆。
“恩,總體來說,這幾年以來的工業建設成果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