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部分(2 / 4)

小說:中華第一帝國 作者:沸點123

模,現如今,又一個七年的時間過去了,盛宣懷也早已不是當初的那個盛宣懷,雖然他已經由一名成功的官員轉變為了一名成功的商人,但他畢竟不是一個完美的人,只要是人,終歸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

在國家開放汽車行業的時候,盛宣懷意識到了卡車對於工業的重要性,但是盛宣懷又不太確定,加上這是個全新的玩意兒,年紀越來越大的盛宣懷,也早已失去了當年的那股闖勁兒,所以,他只訂購了二十臺卡車用於工廠自用,以此來節約運輸成本。

但是讓盛宣懷遠遠沒有想到的是,他訂購的卡車才剛剛開回來,帝國日報上便爆出了這樣一條新聞,而且已經有人走到了他的前列,並且獲得了皇上的欣賞。

不過,在看完皇上的專訪之後,盛宣懷便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運通公司最缺少的,便是資金。儘管他的五個股東看起來很有實力,能夠從銀行貸出二百萬的鉅款,但是對於一家重資產企業來說,這點錢根本就不夠看的。

而且,雖然這家公司才剛剛開業不久,可實際上他們已經到了發展的瓶頸,除非短時間內有大量的資金注入,否則的話,只有等到一年以後,他們才能夠重新獲得發展的機遇。這就是為什麼成功的商人,他們只會越來越成功,而一個草根創業的人,所面臨的問題只會越來越難的原因。

其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手中的資本實力,有錢,你就可以用錢去砸破這個發展的枷鎖,沒錢,你就只能用時間去累積資本,然後等著別人去超越你。

盛宣懷打聽了一下運通公司的情況,所以他判斷出了運通公司其實已經距離瓶頸期不遠了,按照這個發展勢頭,可能最多一兩個月就會進入瓶頸期。按理說,這時候盛宣懷應該自己建立一家公司,然後趁機去搶佔市場才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盛宣懷卻並不這麼認為,的確如同劉大力所言的那樣,盛宣懷是看上了運通公司的品牌效應。這個在近年來愈來愈重要的無形資產,唯一一個讓皇帝親自視察的私人企業,就是憑藉著這個噱頭,這家公司以後的生意就不會太差,而皇帝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公信力,連皇帝都視察了他們,那麼在以後的生意中,他們也會比較容易取得別人的信任。

做生意,最重要的便是信任,一旦沒有了信任,那麼生意距離破產也就不遠了。

盛宣懷並沒有後悔自己入場晚了,這不是一個優秀的商人該乾的事情,一個優秀的商人,他只會去想盡辦法彌補自己的過錯,而不是去怨天尤人。運通公司的問題,恰好是盛宣懷的機遇,或許其他人還沒看出運通公司潛在的問題,但是盛宣懷卻信心滿滿。

而經過這幾年的資本積累,盛宣懷手中也累積了不少的財富,資產總額甚至已經超過了五千萬,就是手中可以動用的現金流,也有一千多萬。他的生意更是遍佈全國,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盛宣懷也同樣陷入了發展的瓶頸,他也需要這樣一個機遇,去讓自己的企業突破這個瓶頸。

所以,盛宣懷大手一揮,讓人給運通公司拍去了一封電報,四百萬元,全資收購運通公司,並且承擔運通公司的債務。如果他們同意的話,這也就意味著,孫浩晟等五位股東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賺到了四百萬的淨利潤,即便繳納百分之十的個人所得稅,他們也還有三百六十萬,平均每人淨賺七十二萬。

這個報價,已經足夠的顯示出盛宣懷的誠意了,相信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拒絕這樣的報價,而國內除了盛宣懷以外,也沒有任何人會給他們這個報價。

但是,讓盛宣懷遠遠沒有想到的是,運通公司在五個小時後便給予了回覆,他們沒有考慮過要出售公司的打算,他們拒絕了,拒絕了四百萬的利潤,這讓盛宣懷大吃一驚,不過也並沒有失望,而是讓人繼續頂著運通公司,然後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再度出手,而等他再度出手的時候,十有**會成功的拿下運通公司。

…………

開封發展區,其實就是中京鐵路以東的那塊區域,因為距離開封有近百公里的路程,所以被命名為了發展區。

還是運通公司的那間會議室內,參會人員改為了五位股東,事關公司未來的命運,作為運營人,劉大力是沒有資格參與這次的會議的,但是在這場會議結束之後,他們也要將劉大力喊過來,將股東們商議的結果告訴他,讓他做好準備。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那種破釜沉舟的魄力的,事實上,在盛宣懷的四百萬報價拍過來之後,五位股東中已經有兩位有了出讓股份的意思,但最終還是被孫浩晟給勸了下來。但是這個結論並不保險,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