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3 / 4)

小說:盛唐神話 作者:開了

爭鬥中一度佔據巨大優勢,收復了大量失地,其中包括安西四鎮和北庭都護府,之後雙方互有勝負,唐朝稍稍佔據優勢。

另一方面在與後突厥的爭鬥中,唐朝依舊被動,幾乎無法遏制後突厥崛起的勢頭。好在這時候在西突厥故地突騎施崛起,擊敗後突厥西征部隊,幫助唐朝緩解很大壓力。但後突厥,默啜可汗即位之後,唐朝和突騎施聯手,依然處於下風。突騎施可汗娑葛為唐朝征討後突厥戰死,西突厥故地一片胡亂,後突厥趁機佔據西突厥故地,並將勢力擴充套件到河中昭武九國。風頭一時無兩。

四、唐玄宗登基之後

唐玄宗李隆基是公元712年八月登基為帝的,但這個時候太上皇唐睿宗李旦仍然掌握大權,太平公主幹預朝政,還想廢掉李隆基。於是公元713年七月,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太平公主被賜死在家中,李隆基終於獨掌皇帝大權,並開始勵精圖治,慢慢開創了開元盛世。

唐朝經過幾十年的混亂(從武后亂權開始,一直到武后稱帝,韋后亂權,最後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相爭),這個時候終於撥亂反正,大唐開始走上了正軌。一時間君明臣賢,勵精圖治,奮發向上。

然而,這個時候大唐的西域形勢卻很嚴峻,情況非常不好。後突厥無比強大,大食佔據河中,吐蕃蠢蠢欲動,西突厥故地一片混亂。不過情況很快發生了轉機

1,後突厥的榮光默啜可汗繼續四處征伐,而且還都獲得了勝利,默啜征討併兼並了漠北鐵勒諸部,開元四年(716),再討九姓拔曳固,戰於獨樂河並獲得勝利。然而大意失荊州,默啜獲勝之後,恃勝輕歸,結果被被拔曳固殘部襲殺。後突厥開始內亂,同時拔曳固等五部來降唐朝——天降之喜有木有!

當然玄宗即位之後,與後突厥爭鬥的劣勢已經漸漸扭轉。經過中宗,玄宗兩代人的努力,局勢正朝著唐朝有利的方向發展。但默啜依然是唐朝的心頭大患,誰知道默啜突然就莫名其妙死了,難怪有人說唐玄宗聖天子有百靈護佑。

差不多同一時間,大食那邊也出事了,714年大食呼羅珊總督屈底波因為與新任大食哈里發不和,反叛大食,結果被部下刺殺。雖然河中或者呼羅珊並沒有因此發生內亂,但突然易帥,且新任統帥能力沒有屈底波強是肯定的。這就為715年大唐與大食第一次交鋒就大獲全勝提供了一個有利條件。

2,大唐與大食的第一次正式交鋒。

在713年的時候,大食就曾經策劃過入侵拔汗那,但由於當地人的堅決抵抗,和其他各種原因,並沒有獲得成功。於是在715年,大食聯合吐蕃,他們操作拔汗那的王位繼承,立了一名叫阿了達的人為西拔汗那的王,並率兵幫助阿了達攻打東拔汗那國。當時的國王正是後來寧遠國王竇忠節的父親遏波之,遏波之兵敗後逃到安西,向唐朝求救。

當時此時張孝嵩正在安西都護府巡察,接到軍情後,立即對安西都護呂休璟說:“不救則無以號令西域。”於是呂休璟將指揮權交給張孝嵩。張孝嵩自率附近各部落的兵馬萬餘人,由龜茲出發,長驅直入,向西挺進數千裡,擊敗吐蕃大食聯軍。之後相繼攻克數百城鎮,於十一月直入阿了達盤踞的連城併發起猛攻。張孝嵩率唐軍連屠阿了達3座城池,俘斬千餘人。敵兵崩潰,阿了達與數騎逃入山谷躲避。隨後張孝嵩傳檄諸國,一時威震西域。

3,突騎施再次崛起。

突騎施可汗娑葛死後,西突厥十四姓部落陷入了混亂當中,有的降服默啜,有的歸順阿史那獻。娑葛的部將蘇祿聚集餘眾,統率突騎施,其部眾至二十萬人,佔有西域大片領地。715年,蘇祿被玄宗任命為左羽林大將軍、金方道經略大使。

默啜被殺之後,蘇祿抓住機會,收攏十四姓部落,自立為可汗,復建突騎施汗國。因為蘇祿出身車鼻施部,所以這時候的突騎施可以稱之為突騎施車鼻施汗朝。

這就是突騎施歷史最為出名的蘇祿可汗了。在一開始,蘇祿可汗似乎想聯合吐蕃和大食將唐朝勢力驅逐出西域。於是在開元五年(公元717年),突騎施聯合吐蕃和大食攻打四鎮,但是被唐朝擊敗。

對於如何看待蘇祿政權,唐朝邊將中分為兩派,一派主張進剿;一派則主張聯合蘇祿,共同對抗吐蕃和大食。最後聯合的意見佔據了上風。

於是唐朝加速了結好蘇祿的各項政治步驟,開元六年(718年)五月進拜蘇祿為順國公,七年(719年)遣解忠冊之為毗伽忠順可汗,十年(722年)復冊阿史那懷道女為金河公主,嫁之以和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